第308章 流民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62 字 3个月前

“那也不能由着那帮渤海人漫天要价!”

“宋人做生意,讲究的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我们开价八万,他们还价九十万。没事啊,大师现在不是已经谈到了三十万了么?”

“可是,这三十万,对方又说是一年一付,要付三年,岂不还是九十万?”

“非也非也!做生意的事,你听我的:所有还没付出去的钱,都可以先不算作成本。而且,就这第一笔的三十万,我们不是还可以用‘移民’来抵充么?现在辽东的流民这么多,给他凑个二十万人应该没问题吧?然后搜罗一些山货皮毛抵个两万也不算难吧?最后还剩多少?八万吧?这不就回到了我们最初就只准备了的八万贯现钱条件吗?”

嗯?这么一桩吃亏到家的谈判结果,被秦刚这三绕两绕,居然又让这里的另两人感觉到信心满满的了!

“可是还有一个问题,这流民现在的确看起来很多,但要真找出二十万人恐怕是不够吧?”慈云发现了问题。

“第一,流民不可能一次性就移过去,他们也接收不了啊。所以大师这次去,要和对方说好,要慢慢地分批送,慢慢算!第二,大师再去谈时,应该咬死他们提出的每人一贯钱标准,把流民的家属人数全都算上。所以,我们这里算流民只算丁口或劳力是一个人,到了那边,加上家属至少可算成三人甚至四五人,这抵的钱就不一样了!第三,既然东京道的流民很是烦恼,那其他地方的想必也是如此吧?所以我们可以想办法从其他地方引入一些流民提供给他们啊。”秦刚的这三个主意,却是说得慈云法师颇为心动:是啊,谈判就应该是这样子谈啊!

其实,秦刚正是通过这种先狠狠地杀对方的价,然后再作出一定让步,还故意放出个破绽,让对方感觉在人数计算上占了便宜。如此这般,才会对之前的价格不再过多纠缠,进而屈服并接受下来这样的条件。

慈云赶回辽阳府,已经花费了近一天的时间,在与耶律宁商议完成之,还得将这个情况向辽阳府的其他官员通气。

在如何让大家都能认同这个看似荒唐的谈判条件时,秦刚稍稍想了想,给他们二人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士子科举舞弊,被取消成绩且终身禁考,担心回家没法交待。结果一个同乡说这事包在他身上。于是先给他家送了一封信,说士子科举试卷犯讳被抓,查实之后要砍头还会牵连抄家,让他家里早作准备。

就在家里慌作一团时,又送来了第二封信,说找了京官从中周旋,说只需花五千贯,可以改成科举舞弊取消资格回家。家里喜出望外,立即凑钱送至京中。

这个故事还可以总结为一个“拆屋效应”的规律:“一间屋子太暗,须开一个天窗才好,大家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接受开窗!”

故事讲完,耶律宁与慈云便懂得了该如何与辽阳府的官员们来讲了。

召集众官员到齐后,慈云便讲了去开州后,在那里看到渤海人的兵强马壮,又讲了前来谈判的对方使者如何蛮横不讲理,一开口就是五百万贯的开价,动辄就要结束谈判回家发兵。

而耶律宁听了后,便怒称渤海人简直就是欺人太甚,他决定要在辽阳府实行焦土政策,决心带领全辽阳的军民,拼尽最后一个人、最后一个铜板,也要与渤海人决一死战!

这话说得周围官员虽然不好直接开口驳斥他,但却是一个个地忧心忡忡。

不过,慈云法师此时又开了口:“小僧当时也差不多是如统军使这般地向对方义正言辞地指出,同时还告诉对方,我们大辽福员万里,披甲百万,就算他们能够尽复辽东之地,一旦王师再伐,又岂是他们这些兵马所能抵挡得了的?!”

“正是!正是!”立刻便有人明白,耶律统军使的这番话是场面上的气势之语。

于是,借此对比,慈云法师便讲了如何对渤海人进行了威逼利诱,再加上各种纵横之术的劝说引导,最终谈出了一个“双方按当前势力范围休兵、渤海人向大辽称臣、辽阳府赐其退兵费三十万贯”的和议草案。

很明显,因为前面有了耶律宁的“焦土抵抗”在线,如今这“三十万贯退兵费”的数字在说出来的一刹那虽然还有点令人咋舌,但也并没有引起在座者太多的非议。

尤其是慈云再提到“可将东京道眼下最头痛的流民送去抵充退兵费”这一点时,在座的官员们竟然都开始轻松地击掌叫好了。

毫无悬念,和谈方案顺利通过。八万贯的现钱与两万贯的货物,作为先期安抚渤海人的基础保证,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好,随着慈云法师尽快赶回开州。

还好,虽然并没有看到之前要求的三十万贯,但毕竟是运来了总价值十万贯的钱货,慈云也带来了东京道的最高授权,表示剩下来的二十万贯,即日起就已经安排清点流民,只等和约一签,就可以进行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