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穿甲弹,又名:反战车高爆弹(英语:High-Explosive Anti-Tank,缩写:HEAT,直译为【高爆反战车】),是反战车武器的主要弹种之一,这种弹药通过成形装药利用门罗效应来穿透装甲。
弹头起爆时,炸药爆轰将弹头内的药型罩熔化为金属射流。高速金属射流能够穿透相当于装药直径六到七倍厚的均质钢装甲
由于反战车高爆弹是依靠弹头化学能穿透装甲,而不是弹头动能穿透装甲,因此它们不必像穿甲弹一样以高初速发射,故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较小。
它在爆炸时会形成高速的金属喷流,压力集中一点,足以穿透钢铁,这就成为反战车高爆弹的原理,它理论上可以贯穿金属垫直径5倍的装甲。
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反战车高爆弹并不是利用高温来达到这个效果,炮弹中的成形装药金属流并没有【烧穿】装甲,它的温度只达到摄氏500至600度左右。
实际上,成形装药是透过极高的压力在装甲上打出洞来。
真说起来,化学能穿甲的穿甲能力与实战作用,并不比动能穿甲来得差,很多时候甚至要来得更强。
只是随着玻璃纤维导流层结构与反应装甲的诞生,削弱了化学能穿甲的实战作用,才渐渐地让化学能穿甲退出主流发展的舞台。
不过,随着科技的演变,动能穿甲受到速度与射程的限制,让化学能穿甲再次迎来二次发展的机会。
至于化学能穿甲能否重新成为穿甲弹的发展主流,又会演变成什么样的形态,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边就不再多做探讨。
虚空阵地在老练度升级以后,所能使用的这些炮射式导弹,就是类似于【橡树棍】的化学能穿甲导弹。
高爆弹打不痛?动能穿甲打不穿?没关系,我就给你来一个化学能穿甲,看你还挡不挡得住。
在鲜卑大军进入虚空阵地的有效攻击范围以后,率先开火的是各式口径的迫击炮。
相较于一般的迫击炮炮弹,迫击炮使用的炮射式导弹要修长得多,看上去更像是缩小版的鱼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