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李恪在开始这个计划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开始准备。
但因为时间短,任务紧。
建造的村子,也只是建好了每户的房屋。
关于院子、围栏,以及村里的公共设施诸如磨坊、晒粮用的广场等设施,都还未来得及完善。
这不,今天,也就是徐根生所在的村子。
以前叫“定源村”,现在改名为“宁北村”,其寓意是:"希望,往后的北地都能够生活安宁,没有战争,安居乐业”。
在宁北村的新村长,以及几个本地和关中年纪较大,有些声望之人的牵头下。
决定趁着现在这个青黄不接,天气又不太冷的时间。
在村中,建一个用于晾晒稻谷、小麦的广场。
不仅可以解决明年的秋收粮食晾晒问题。
还能让村子在农闲时,有个公共活动的场所,正所谓一举两得。
对于这个建议,不论是以前的本地村民,还是关中新来的百姓,都纷纷表示赞同。
所以,第一时间,村里的所有男女老少,都被动员了起来,撸起袖子,沉浸在一片火热的建设氛围之中。
只不过,说是晾晒粮食的广场。
其实,就是一大块平地,弄起来也简单。
只需要将泥土修理平整,再夯实,就算是初步完工了。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
又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
在全村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工程进展颇为迅速。
不到一天的时间,这个用于晾晒粮食的广场就已经雏形初现。
这宁北村的村长一见状,顿时喜形于色,笑的嘴角都咧到后脑勺了。
下一刻,除了高兴和自豪之外。
就是感到组织这样的机会,不容易,何不趁热打铁,将诸如磨坊、水井这样村中还没有的设施也一并推进了呢?
于是,就有了先前开场的那一幕。
而这个被称为“俊后生”,干活却不太被认可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燕王李恪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