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革故鼎新,翠谷村的多元跨越

翠谷村在王大山的带领下,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已然成为周边地区的一颗耀眼新星。

然而,王大山深知,时代在不断前进,翠谷村若想持续保持领先,就必须不断求新求变。

这日清晨,阳光洒在翠谷村的田野上,王大山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在村里巡视。

走到村口时,恰好遇到了背着书包准备去上学的几个孩子。

“王支书早!”

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响起。

王大山笑着摸摸他们的头,问道:“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呀?”

一个叫小辉的男孩仰起头说:“王支书,我们可喜欢新学校啦,就是有时候觉得课本里的知识和咱们村里的生活不太一样,要是能学些和咱们村发展有关的东西就好了。”

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大山听了,心里一动,这确实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送走孩子们后,王大山回到村公所,立刻召集了村干部们开会。

“乡亲们,刚才我遇到几个孩子,他们提了个想法,说希望学校里能教一些和咱们村发展相关的知识。”

王大山说道,“我觉得这想法挺好的,咱们得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村里的产业,以后也能更好地为村子出力。”

“王支书,这想法确实不错,可咱们也没这方面的教材和老师啊。”

一个村干部皱着眉头说。

王大山思考片刻,说:“教材的问题,咱们可以组织村里有文化的人,结合咱们村的农产品种植、旅游开发等实际情况编写一些乡土教材。老师嘛,咱们可以请村里的种植能手、旅游项目负责人去给孩子们讲讲实践经验。”

大家听了,纷纷表示赞同。

于是,编写乡土教材和安排授课人员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了。

与此同时,农产品合作社那边也传来了新的消息。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原有的加工设备已经有些跟不上生产需求了,而且生产效率也有待提高。

王大山来到合作社的加工厂,看着忙碌却略显陈旧的设备,对合作社负责人老李说:“老李,咱们得想办法更新一下设备了,不然这生产效率上不去,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啊。”

老李无奈地说:“王支书,我也知道,可这更新设备得花不少钱啊,咱们合作社的资金目前还比较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