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照片上的女人昵称叫“巧巧”,再加上她是新河杂志社的员工,这两条信息足够找到她的真实身份了。
至少,陈佩雯是这样想的。
“我去找人调一下那几年杂志社的职员名单,如果有名字里带‘巧’字的,年龄差不多在二十七八岁左右的,应该就是了。”陈佩雯说道。
她做事向来雷厉风行,几个电话打过去,一份详细的文件已经发到她的手机上了。
文件整理得也很清楚,只写出了员工的基本信息和学历、专业、职位,多余的一条无关信息也没有。
陈佩雯一目十行地看了下去,不由得自言自语道:“新河杂志社,当年不愧是风靡全国的杂志社,竟然每个在职员工都出自名牌大学。”
这其中,自然包括了袁父的信息。
不过,他是兼职,并没有正式的员工职位,故而和其他人都不在同一张列表里。
陈佩雯将这份表格看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名字里带“巧”的女人,年龄相仿的倒是有三位。
她猜测道:“难道说巧巧是这位女士的小名,她的大名里不带‘巧’字?可惜没有这三人的照片,当年的信息好找,照片却不是每个人都拍过的。”
楚遥凝视着被她标记出来的三个名字,说道:“我看这三个人都不像。”
“哦?这又是为什么?”陈佩雯起了兴趣,“你都不知道她们长什么样子,就知道她们不像了?”
楚遥语气悠然,不紧不慢地说道:“很简单,从她们学历、年龄和职位就能看出来了。”
她侧着头,将陈佩雯的手机屏幕滑到了表格的顶端,“先从最上面这位说起好了,姚蕾,二十七岁,编辑部副主任。她的能力卓越,但大学读的却是省城学校的对口帮扶专业,很有可能是家境的原因。”
帮扶专业有两个特点,其一,就是免学费,其二,则是学生毕业后要留在省内工作五年以上,否则就得交违约金。
一般来说,帮扶专业都是没有多少人愿意报的专业,只有贫寒的学生才会选择。
照片上的女人穿的可是国外进口的羊绒大衣,丝巾也是当时十分罕见的高奢品牌,不可能去读一个帮扶专业。
“第二位是庄雪儿,她户口不在本地,而在西南某市。”楚遥继续说道,“如果她要养病,肯定会选择空气质量更好的家乡,而不会选择一个医疗水平落后的县城。”
陈佩雯恍然地点点头,若说前两位的确不像是照片上的巧巧,最后这位乔咏舒,她却找不到说服自己的理由。
她名字里虽然不带巧,但又有一个相似的“乔”字,两者同音,说不定就有一个巧巧的小名。
而且,她年龄对得上,也是本地人,从她的名字就可以听出来,她出生于一个颇有文化底蕴的家庭,家境不会太差。
她的大学是在国外读的,也就能解释为什么照片上的年轻女人穿着进口的外套了。
知道了照片上的女人昵称叫“巧巧”,再加上她是新河杂志社的员工,这两条信息足够找到她的真实身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