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歧路莫凭栏 8

兴亡云烟事 木石立方 3180 字 3个月前

“其四是他国。若要灭蜀,须防燕、楚二国。他二国岂肯坐视我郑国壮大,见我出兵西蜀,必会乘虚攻我后方,使我不能两面兼顾。这其中楚国并无太大野心,我只需遣使修固昔日盟好,再命原驻守于襄州的虎贲军罡风卫前出至荆门,严加戒备,以防楚国来攻;再在淮南增驻一卫兵马,料楚国见我大军防备森严,便会打消攻我之心。至于燕国,却是难办,封以为当遣使以示好,民间互市定要好生维持,燕国所缺的丝绢盐茶等物,我当尽力供应。他若要买粮,也不妨卖他一些,以防他对我生出觊觎之心。北疆现有天枢卫、青鸾卫共五万兵马,似还当再加一卫兵马固防。再拨一万兵马驻守河东,或可保北方无虞。”

“陈封愚见,只备相公们参赞而已,若有一丝可用之处,也算陈封为我大郑取蜀尽一份绵薄之力。”

袁端默然思索良久,道:“崇恩何必太谦,你的方略与卢太尉大致不谋而合。你与卢太尉确是我大郑之忠臣良将。”

陈封道:“谢相公谬赞,陈封愧不敢当。”

袁端道:“你与卢太尉见解大体无差,圣上问询之时,我等便知该如何进言了。崇恩,这伐蜀之主将,你心中可有人选么?”

陈封笑道:“相公垂问,陈封不敢隐瞒,封心中自是愿担此重任。但封私下自省,自知封并非伐蜀最佳人选,现下我大郑能担此任者不过三人,其一便是陈封。封蒙圣上恩典,相公们垂顾,忝任熊飞军都指挥使之职。既为一军主将,便有统兵征伐之责,然封年轻资浅,恐难以服众。略地灭国乃是大事,不容半点疏失,若是陈封有所疏漏,岂不有负朝廷?陈封领罪事小,误了灭蜀大计事大。是以陈封心中虽一万个愿往,却也不敢毛遂自荐。二来陈封既统领熊飞军,便有拱卫梁都之责,岂能为立大功,丢了本职之事?是以陈封不敢自请伐蜀,但若朝廷有命,封自是万死不辞。”

“其二便是身在汉中的赵都司。赵都司镇守汉中已逾三年,自是熟知蜀国情势,况赵都司受圣恩至深,对圣上中心不二,自是统兵伐蜀之极佳人选,然封却以为,最佳人选却当是卢太尉。昔日卢太尉久镇汉中,于蜀国山川地理,军马民情皆是烂熟于心。此次伐蜀之议又是卢太尉首倡,这番方略只怕在卢太尉心中已谋划多年了,纵不是万无一失,也是十拿九稳了。还有哪个比卢太尉更适合?况且卢太尉是我大郑众将之首,当年统兵汉中之时也曾数次击败蜀军,挂伐蜀主将大印比旁人更能震慑敌心。是以封以为,伐蜀重担,舍卢太尉再无他人可承。”

袁端呵呵笑道:“我知道你心中是急待出兵征战的,但今日你能说出这番话来,可见崇恩愈发老成持重,以国事为先了。你说的不错,我等也以为伐蜀主将之责,还是卢象山更妥当一些,只是不知你等武将心中作何想。你既如此说,我等心中便有了数,也可放心了。”

宋质忽地插言道:“袁公,我早先便说,伐蜀还该是卢象山挂帅的。卢象山做统兵大将多年,身经百战,非是后辈可比的。适才崇恩将伐蜀之事说得如此轻易,然我私心下想,这兵凶战危之事,岂能如此顺遂,若是一着不慎,岂不令国家蒙羞?即便不败,若是久攻不克,也是白白耗费钱粮。是以我政事堂还该向圣上举荐卢象山才是。”

陈封心中怒起,欲待出言反驳,又知此时不便发作,只得强压怒火,笑道:“宋相公所言极是,千百年来又有几个常胜将军?只望宋相公保举之人能做我大郑的常胜将军才好。”

袁端笑道:“哪里有常胜的将军,不过谋定而后动罢了。如今打仗打的是举国之力,若是我等在此谋划周详,也算为前线的将军们出一份力了。崇恩你适才说的方略,伐蜀要再增五万禁军,淮南要拨一卫兵马,河北还要再添一卫兵马,河东还要一万兵马,这便是十一万了。梁都现有不过十五万禁军,这许多兵马拨出去,梁都便只有四万兵马拱卫了,这如何使得?只怕便是沈山远也不答应。便没有再少拨些兵的法子么?”

陈封边思忖边道:“伐蜀的五万兵马是一定要调拨的,淮南这一处也省不得,何璠四年前兵败淮南,一直伺机而动,不得不防。河北与河东,燕人若出河北,代国必出兵,又岂能不防?这也是省不得的。千灵卫孙翼腾现驻扎在青州、齐州一带,防卫大河南岸,何不命孙翼腾率千灵卫赴北疆,助李克让固守。河东一带却无兵可调,思来想去也只能省出这一卫兵马来。”

袁端道:“纵是如此,梁都也只有六万兵马,这如何使得?只怕圣上迟迟不肯允准卢象山奏议,也是为此了。我等还该再细细思量出一个好法子来,以安圣心。”

陈封肃然道:“袁相公,莫怪陈封直言,我大郑在汉中、河北、河东、淮南,荆襄驻重兵却是为何?不过是为防蜀、燕、代、楚四国进犯而已。我在梁都驻重兵又是为何?也是为防这四国。如今我若在各处都增兵驻防,这四国的兵马难道能飞到梁都么?若不能,梁都留这许多兵马又有何用?难道只是为安朝中这些贵人的心么?”

宋质又插言道:“梁都若无重兵驻守,前方一旦兵败,贼兵便可直杀梁都城下,我大郑便有亡国之危。如此重大之事,崇恩能担得起么?”

“其三是国内。便如封适才所说粮草之事,灭蜀当举全国之力,朝堂上下必要全力支持前方将士。既用人为将,便不可心存疑虑,临阵换将乃是兵家大忌。自古以来用反间计者多矣,若朝中有人中了敌国反间之计,则灭蜀便功亏一篑矣。此是陈封未雨绸缪,想来我大郑君明臣贤,必不致有此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