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玉道:“陈都司待我如弟,我自然视其为兄,岂能或忘?前些时日忙于战事,哪有闲暇他顾,如今大局初定,却不免念及陈都司了。”
徐恒道:“哦?璧城以为大局初定?”
秦玉寻了一块稍平整的岩石,坐了下去,又指着身旁一块岩石,请徐恒也坐。口中道:“合围之势已成,我等的谋划已见成效,何璠兵马虽多,却已是笼中之兽,岂不是大局初定?”
徐恒坐到岩石上,整整袍裾,道:“合围之势虽成,大战却还未开始。何璠虎踞淮安十年,岂肯旦夕坐以待毙。璧城,我军虽占上风,却还未得胜势,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何璠四万大军被围,合力突围之势不可小觑。这才是此战要紧之处。璧城若有轻慢之心,此战休矣。”
秦玉坐直身子,恭肃道:“谢永业兄教我,是秦玉失言了。有永业兄助我,实是秦玉之幸。永业兄以为,何璠当如何应对被围之势?”
徐恒道:“此刻何璠必是已知晓陷入我包围之中了。他今日还未攻虹泗,便是在筹划如何应对了。我等占据了通海,楚军粮道已断,且楚军精锐尽出,后方兵马必不敢攻我通海打通粮道,那便只能靠何璠自己了。”
秦玉道:“陆上他后方不能通过通海,水路也都有我兵马把守,楚军的粮道确是已被我截断了。”
徐恒道:“粮道既断,何璠只有两条路可走。其一是撤军,回身再攻我通海,若能再攻下通海,便能打通粮道,何璠仍旧进可攻,退可守。”
秦玉道:“何璠只怕还没有这份胆量。”
徐恒道:“璧城说的极是,何璠必不敢回身再攻通海。他前番攻通海六日不曾攻下,直到我军撤去他才能占了通海,何况此番被围之下,他如何敢再全力攻打通海?若是我军趁他攻通海之际,左右两翼与后方兵马一同出兵,他四面受敌,便有全军覆没之险。”
秦玉道:“何璠虽有些自大,却也不致如此颟顸。”
徐恒道:“那他便只能继续进军,攻我虹泗。何璠随军粮草该有半月之数,得知被围后,节省些用度,再辅以野菜野果,大约能支撑一月有余。他只要能在一月之内攻下虹泗,粮草之困自解。是以何璠必然继续攻打虹泗。”
秦玉道:“何璠也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南边是梁水,又有洪振远骑兵把守,他断不敢走这条路。北边有濉水和我尾营兵马把守,他纵然能强渡濉水,击退我驻守兵马,但濉水北岸地势崎岖难行,他大军无法快速行军,也必然不能逃过我追兵的追赶,是以他也不敢走这一条路。那便只能攻打虹泗了,否则便是坐以待毙。但我却有些疑虑,何璠在别无选择之下,只能攻打虹泗,他反能专心定志,心无旁骛,只怕虹泗守起来也有些不易。”
徐恒嘿嘿笑道:“何璠心无旁骛,璧城你便三心二意起来。计策已定,成败便在此一举,有张羽与马保在,我料虹泗必然无虞。我担心之处,反倒是我二人所处之通海。”
秦玉有些吃惊,问道:“这又是为何?”
徐恒道:“虹泗守军有七千之众,还有一千厢军为辅,武有张羽、马保之勇,文有退之之智,守一区区虹泗,实不足道哉。何况何璠纵能心无旁骛攻打虹泗,但若十日不能攻克,眼见攻我应州无望,后援无继,其军心必乱,哪里还能再齐心为战?到那时何璠必心生疑虑,只怕便要寻退兵之路。无路可退,便只能回身攻我通海。”
“那时我南北两侧兵马少,不敢轻易调动,何况洪振远的骑兵纵调来也无大用处。虹泗大战甫定,伤亡必定颇重,只怕也难以出兵来援。我这里只有四千守军,孙霖为将,璧城也并不知其底细,那时楚兵要逃生,士气势必更盛,当真战事一起,胜负恐难预料。再有,前番守通海,马保、张羽只守山上营寨,并不怕楚军越山而过,是以能守数日而无破绽,今次再守通海,却是要守住山下大道,不教楚军夺路而去。虽说道路狭窄,不宜大军作战,但以四千人挡住四万人连番冲击,只怕也并非易事。更兼楚军要夺路逃生,其势必盛,其心必齐,单论这一战,只怕败多胜少。是以我说,这通海才是我军最大疏漏之处。”
秦玉愣怔半晌,才长出一口气道:“永业说得极是,这确是我疏漏之处。”
徐恒道:“璧城,这并非你之疏漏,实是你我二人目光不够长远。只有身在此间,才能想到日后之战。今日我纵想不到,你也必能想到。既已看出这疏漏之处,便想法子弥补就是,时日也尽够。”
秦玉道:“是,想法子弥补就是。但淮南一万八千禁军,除安州、宿州各五百兵马外,已尽数在此间了,还有何法子可想?唉,当日朝廷若是准我以左骁卫全军戍守淮南,又哪有今日之事?”
徐恒道:“璧城,既是如此,便只能在此间一万七千兵马身上打主意了。我这里四千兵马,南北两翼各有三千兵马,这都是不能动的。那便只能是虹泗的七千禁军了。待虹泗战事已毕,不拘多少,调些兵马来也就是了。别无他法,便只有这一个法子了。”
秦玉叹道:“若当真别无他法,也只能如此了。”
徐恒双眼突地一亮,道:“璧城,你如何忘了一人?”
秦玉道:“何人?”
徐恒道:“张羽,张鹤霄。”
“到时不拘虹泗能调出多少兵马来,只教张鹤霄率兵马从濉水北岸来援我通海。以张鹤霄之勇,想来楚军便是再多些,也过不得我通海。”
秦玉叹了口气道:“若你我所料不差,也只能倚仗张鹤霄了。我只怕张鹤霄...”说到这里却又无法说下去。
徐恒道:“璧城放心,张鹤霄勇武绝伦,断然不会出差错的。”
秦玉道:“陈都司待我如弟,我自然视其为兄,岂能或忘?前些时日忙于战事,哪有闲暇他顾,如今大局初定,却不免念及陈都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