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景曜五年八月二十七,秦玉率左骁卫一万五千兵马,离了梁都,兵发河东。
其时河东之地一分为二,太岳山以北是代国地界,太岳山以南为郑国所辖,郑国置河东郡,郡治设在隆德府上党县。
秦玉兵马一路之上不疾不徐,晓行夜宿,于九月初十日暮时分赶到隆德府。
远远望去,那隆德府城池并不甚大,城墙却甚高,城上扁插旌旗,守卫森严。
又行近些,只见隆德府城门大开,门外站了许多人马,原来却是隆德府太守权领河东转运使事裴绍率河东诸多官员在城外迎候。
秦玉见了,急忙下马,河东官员也都迎上前来。只见当先一人身着五品服色,圆脸长须,器宇不凡,料是隆德府太守裴绍,见礼道:“敢问可是裴府君,下官秦玉有礼了。”
那官员忙深施一礼道:“不敢,下官正是裴绍,秦制司有礼。秦制司一路劳顿,风尘仆仆,贵体安否?”
秦玉道:“多承裴府君下顾,秦玉经年征战,哪敢染恙?秦玉奉旨率兵马戍守河东,竟劳动裴府君亲迎,实不敢当。”
裴绍笑道:“秦制司乃我朝少年名将,我河东上下哪个不钦敬?今我河东有幸得制司亲自出兵镇守,制司远来劳苦,我等又岂可不迎?裴绍只恐未曾远迎,制司见怪,何来劳动一说?恕裴绍唐突,唤制司一声‘璧城’,璧城万莫见外,从今便视河东为自家一般,我等也无须客套才好。”
这裴绍笑语晏晏,秦玉如沐春风,笑道:“既如此,秦玉敢不从命?多谢府君看重,秦玉偏末之将,不过侥幸得些虚名,实恐有负府君厚望。”
裴绍道:“璧城太谦了,若不嫌弃,便以草字‘复业’相称便是。”说罢又为秦玉引见河东兵马都监吕应、上党县令淳于堃等众官员。
秦玉与众官员寒暄见礼,裴绍又道:“璧城,我河东刺史徐使君只因衙中政事繁忙,不得闲暇亲自来迎璧城。徐使君吩咐我,璧城到时,请到刺史衙门相见,徐使君在衙中专候璧城。”
秦玉应道:“是,秦玉正要拜见徐使君。”遂命刘逊点二十个亲兵随同进城,其余兵马,皆在城外驻扎,自有上党令淳于堃安排扎营犒赏诸事。
一行人纵马进了上党城,秦玉细看这座城池。这上党城虽不大,城墙却甚宽厚,高也有四丈余,墙外一层夯土青石还不见剥落,料想是近年所修。护城河也有四丈阔,堤坝还未修建整齐,远处有许多民夫仍在开凿扩建。这南城并非接敌方向,想来已是将近完工了。
裴绍道:“我这隆德府于延佑年间曾陷于代国李敢之手,是徐使君亲自领兵收复,徐公便就此升任了河东刺史。自徐使君接掌河东以来,为政宽仁,养民恤贫,河东已非昔日可比。早年只因我河东地接代国,历任刺史皆以养兵固防为要,以致民生凋敝,百姓流离失所者不可胜数。徐使君为政,首要开垦无主荒地,却并不轻舍与百姓,反征募衣食无着之人,修固城墙,开阔护城河,又开凿水渠灌溉农田,连通漳水丹水。民夫除每日饭食外,再以田地为酬,因此服徭役者踊跃争先,无人有分毫怨言,便是从军愿为厢军、乡兵者,也较昔年多出不知多少去。然五年来,隆德府早非接敌前沿,徐使君已将河东防线向前推了百余里,我河东百姓再无兵祸之忧,河东军民上下,无不感念徐使君大德。此番晋州霍邑战事,璧城麾下一营将士便挡住了代国来犯,百姓未遭祸乱,足见我大郑禁军之威,河东军政民政,皆已有兴盛之象。今又得璧城亲自率军驻守,真乃我河东百姓之幸也。裴绍忝为隆德府太守,也可高枕无忧矣。”
秦玉道:“秦玉何德何能,当得起复业这般夸赞?徐使君与复业方是河东之天日,有你二位这等父母官,方是河东百姓之福。徐使君能将前方治理成后方,理政之能已可见一斑,他又是将门之后,兵事上也非我等寻常武将可望其项背的。有徐使君在,只怕我大郑扫平代国已是指日可待。”
裴绍道:“徐使君偿言:代国有燕国为援,非可轻图,须待河东兴盛,兵精粮足,地富民殷之时。那时我河东府库充盈,背靠朝廷,又可引得代国边民来投,扫平代国便指日可待了。”
秦玉叹道:“徐使君确是远见卓识,非我等能及也。秦玉既到了河东,只供徐使君驱驰便是。”说罢又道:“听复业之言,莫非复业也是河东人氏?”
裴绍一笑道:“我是绛州闻喜县人氏。”
秦玉一惊,道:“绛州闻喜?原来复业是河东裴氏子弟。”
裴绍道:“我确是河东裴氏子弟,然家族式微,已不足道哉。”
秦玉道:“裴氏数百年士族,前朝时名相辈出,在我朝为官者也不在少数,岂可以式微论之?纵然式微,然家学渊源,又岂是寻常人可比?复业,如今政事堂一位中书舍人裴绪裴桑鼎,不知与复业如何称呼?”
裴绍道:“裴桑鼎是我族弟,然我是旁支,他是近支,却也算不得熟识。裴桑鼎位在中枢,裴氏兴盛,只怕便只能仰仗于他了。”
秦玉道:“裴桑鼎中枢之臣,若一朝为相,自可使裴氏兴盛,然复业边疆重臣,守乡靖土,若能建功立业,足可与裴桑鼎并日而辉。裴氏兴盛,皆在贤昆仲之手。”
裴绍道:“多谢璧城吉言,安国兴家,裴绍之愿也。”
二人并马而行,言谈甚欢。进了上党城,只见街市井井有条,百姓平和安乐,全不似边镇模样。偶有巡街兵丁衙役走过,百姓脸上也并无惧色,也不知避让,秦玉不禁暗叹,徐慎果如传闻所言,有治世之才。
一行人一路向北,又走出半个城去,才远远见到一座衙门,三间大门高高耸立,门前站着六个兵丁把守,秦玉便知是刺史衙门到了。众人行到近前,早有兵丁上前服侍众人下马,秦玉随裴绍在前,进了刺史衙门大门。
郑国景曜五年八月二十七,秦玉率左骁卫一万五千兵马,离了梁都,兵发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