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一章 科举天下

天唐锦绣 公子许 1772 字 13天前

【2025,你好】

六月十五,朝会。

武德殿上济济一堂,虽然非是大朝会,与会者只有五品以上官员,却依旧人头攒动,穿紫服绯者列于堂上,俱是面色肃正,相熟之间也不敢交头接耳,一旁御史、内侍目光炯炯,就等着寻他们失仪之处,而后群起弹劾、扬名立万……

大臣们自是不愿成为这些年轻御史仕途进步的垫脚石,故而眼观鼻、鼻观心,一个个渊渟岳峙、稳如磐石,浑身上下全无一丝破绽。

御史们有些失望,遂将不约而同的将目光瞄向右侧队列为首的房俊身上,盯了好一会儿,见这厮只是与身边的李积低声交谈两句,其余并无逾矩之处,愈发失落起来。

曾几何时,这位房二郎最是受御史们欢迎,堪称“刷声望”“刷政绩”之“神器”,脾气暴躁、胆大妄为,即便在朝堂之上也敢动手打人,大声呼喝更是不在话下,那时候的御史多幸福啊,只需逮着此君狠狠弹劾几次,马上声名鹊起、朝野闻名。

可这厮现在官越大、胆越小,往昔那种“横行朝野、无所顾忌”的作风已然消失不见,居然服紫袍、佩金鱼,道貌岸然做起正人君子,致使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再无以往之喧闹刺激,实在是无趣得紧……

……

须臾,李承乾在内侍引领之下抵达殿内,坐于御座之上,君臣礼毕,大臣们纷纷跪坐于软垫之上。

李承乾环顾四周,开口道:“科举考试之名次已然公告天下,吏部选官也要加快进行。科举考试虽然创建于前朝,但考试规模极小、录取范围极窄,非但未能成为朝廷选官制度之主体,甚至连补充都算不上。高祖皇帝立国,沿袭了科举考试,但与前朝相差无异,及至太宗皇帝锐意改革,设立诸多科目,致使科举之影响遍及全国。今次科举,更在贞观朝之基础上大刀阔斧进行了诸多改革,可谓倾举国之力,不容有失!”

炖了一顿,他语气严厉,沉声道:“科举考试乃是征集朝野上下之民意,意味着至高无上的帝国利益,举国上下务必全力配合、共襄盛举,使其成为帝国选官之唯一途径,坚定不移、与国同休!谁敢私底下破坏科举考试,无论是作弊、徇私,亦或是煽动无知百姓对抗中枢,都将视为叛逆之举,严惩不贷!”

殿上群臣齐齐应声:“喏!”

全场肃然,声音在大殿之内回荡,震荡着耳膜,也震荡着人心。

李承乾神情缓和,并不意味压制,温言道:“科举考试看似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实则并非如此,利弊得失想来诸位心里都清楚得很。”

群臣默然。

科举考试之真实目的无法隐藏,就是为了彻底掀翻世家门阀对于教育之把持,更是为了消除世家门阀对于政治之垄断,使得国家官员之选拔必须通过考试,而不是世家门阀之间相互举荐、私相授受。

但其实谁都清楚,世家门阀把持教育几百上千年,百姓不知书为何物,大字不识一个,即便在乡学、县学上几天课、读几天书,又如何能考得过那些自幼熟读典籍经义、受大儒教授指点的世家子弟?

纵有一二寒门天纵奇才,却难以掀翻大势,科举考试之最终,取中的依然是世家子弟。

只不过经由朝廷选官,数百进士之授官再不能如以往那般私相授受、安置于家族经略之地,以权力护佑家族之财富、地位。

但这也是朝廷之底线:你们的子弟可以继续当官,但当什么官、在何处当官,却要由朝廷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