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黄观和王敬止关系特别好,不仅仅是二人曾经一起去执行皇帝的任务,二人对彼此的人品也十分欣赏。
黄观并没有把昨天黄瑶和他说的事情告诉王敬止。
黄观说了自己的一套说辞。
人,要行的正,走的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不能因为魏国公现在和皇帝关系紧张,便落井下石,敬而远之,魏国公也曾经和他们一起冒着危险上过前线,再不济也是同朝为官,皇帝为什么没有追究魏国公的罪责,肯定也是有皇上的考虑。
请柬已下,去是要去的,但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让皇帝觉得和魏国公走的很近,也不能让魏国公觉得世态炎凉。
有黄观的意见,王敬止也没多想,反正跟着黄观黄大人,应该不会错的。
李景隆又问了王敬止的意见,王敬止把黄观的一套说辞说给李景隆,李景隆也觉得有理。
一时间,满朝文武去或者不去参加魏国公收女仪式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面子是给足了,但是徐辉祖还是觉得有些假,以黄观为首,和徐辉祖只是寒暄说客套话,显得有些生疏。
但是,当大家见到沫儿的时候,黄观带头,一顿夸赞,夸得简直要上天了。
其他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但也跟着黄观有样学样,对沫儿一顿夸赞,至于夸赞的原因,没人知道。
有人参加徐辉祖的收女仪式,也有人不敢来参加。
来参加的人大都是自始至终对皇帝忠心耿耿,行的正走的直的人。
而那些少部分不敢来参加的人,不用说,心中有鬼,他们怕一步走错,将万劫不复。比如解缙,杨元吉,杨荣等人,他们当时在京师为难的时候,已经想好投靠朱棣的退路。
这就是人与人的区别。
徐辉祖大张旗鼓收义女的事情,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有人羡慕,有人嫉妒,也有无数的猜想。
这件事情,很快也传到了青龙山朱允炆的耳朵里,对徐辉祖收沫儿为义女一事,朱允炆并不反对,毕竟如果真的把沫儿纳为后妃,沫儿丫鬟的身份也是一个羁绊。
但是徐辉祖做的这么大张旗鼓,让朱允炆有些不爽。
徐辉祖这个老狐狸,这是在借势。
如果沫儿以后真的成了朱允炆的妃子,这会成为徐家和皇家关系破冰的一个点,可在外人眼里,或许就成了徐家再次被皇帝信任的信号,他们家出了几个叛徒的事情,也将成为过去。
经过徐辉祖这么一闹,朱允炆甚至有了放弃沫儿的想法。
沫儿的出现,对朱允炆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已经被朱允炆彻底放弃的徐家,现在重新进入了朱允炆的视野,该如何取舍?朱允炆也一时拿不定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