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学数学,从认识阿拉伯数字开始

当然,阿拉伯数字其实很早就传入中国了,大概是在魏晋南北朝那一段时间,主要是随着佛教一起传播的。

然而,这玩意并没有推广开来使用,基本上用途只有俩,第一个是佛教内部使用,因为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嘛,阿拉伯帝国把人家印度数字偷过来之后包装了一下宣传出去,这份“功绩”必然要分穆罕默德一半。

第二个就是在道教中要来卜卦占卜。另外,在道教当中,数字被称为“星辰数”。

所以大明百分之九十五甚至九十八以上的人都不认得数字,即便认识,也就是知道那玩意叫数字,并不知道1是一,2是二。

所以钟年要先试一试,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计算,这个年代的人能不能学明白,需要多久能学明白,然后一步一步的将这玩意放到江宁学院去教授。

选择朱瞻基做这个“小白鼠”一来是因为刚好碰上了,二来是朱瞻基的智力天赋在这个年代几乎已经是金字塔的第二层往上了,除了民间少数的几个“曹子建”一类的妖孽以外,基本不可能有人比这小子还聪明了。

所以说,如果连这小子都学不明白,那就说明他要换一种方式来教了。

如果他能学明白了,那么根据他用的时间就能推算出大部分普通人需要的时间。

当然了,肯定有很多人就算用了他十倍的时间也接受不了,那钟年就没办法了,只能说时代进步必然要淘汰一部分人,一个班级可以让所有人都不掉队,一个队伍也可以,但是一县之地,是不可能的,实在是没办法的钟年也只能选择放弃。

“钟先生,我做完啦!”

朱瞻基兴高采烈地将一张写满了数字和文字的纸交到钟年手里面。

纸上的内容估计让很多后世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来了都看不懂。

倒不是说有多复杂,而是简单的让人有些不敢置信,当然,这是从后世人的角度来看。

纸上,钟年给写了十个两位数,是用汉字写的,然后让朱瞻基用数字一一对应。

事实证明,要不说这小子是朱瞻基呢,第一次接触另一个世界的东西就适应的这么快。

十五、二十七、三十二……九十八,十个数字全部对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