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其实也不难

大明风采 用户34418841 1366 字 9个月前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简单到可笑。

明朝说白了是朱元璋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是打工仔,像公司老板和员工,思想非常的开放。

上朝的时候抠字眼,下朝打打闹闹。

奴隶是不文明的体现,违反了儒家思想。

朝廷大臣不会同意,他们在乎的是万朝来贺,面子工程。

你把人家抓来做奴隶,那以后谁还敢来大明进贡?

郑和下西洋,外国国王送郑和一群黑人奴隶,拉回国,朱棣就让放了,在南京生活了好多年,大明女子看不上他们,最后慢慢消亡了。

按照大臣们的说法,国内奴隶还用不完呢,还要粮食养国外的奴隶?

随着国家稳定,皇帝与民休养。

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宣传口号下,人口基数急剧增加。

人多地少,猪多了没好糠。

随着官二代,红顶商人不断把持暴利行业,占据最好的土地资源。

土地的不断兼并,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

为了活下去,就成了佃户,变相的奴隶。

赶到天灾人祸,活的真不如一个奴隶。

这就是他们嘴里的仁义道德,每天喊着为了百姓,其实是为了百姓的那二两骨头。

左天还在会议上大放厥词,言辞阵阵的喊着兴国安邦,今天被朱元璋一查,抄家银子都能累死牛。

安的什么国,兴的什么邦?

大放厥词的时候,满嘴喷的都是粪吗?

会议室喊的时候,为什么他们不脸红?

对不起,我侮辱了脸这个字。

他们没有脸,只有不要脸。

又想起老张的话。

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一人干了两个人的活,大年三十一算账,还倒欠了地主老爷家三斗米,穷人要有穷人的骨气,我张三棉袄一脱,压给他,地主家大鱼大肉,再回头,看看自己锅里没有一粒粮食。

大清时期,也就八旗子弟是主子,其他都是奴才。

这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最后人太多,就卖猪仔,欧美修铁路。

又想起不美好的事,心情不美丽。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