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昭趁此机会,淡出了许多人的视野。
同一时间点,由蓝昭作为幕后推手,蓝承阳作为执行者的“舆论推导”计划,正在以温水煮青蛙的效率缓慢推进。
短短不到两天,京师之中,所有茶馆、酒楼、青楼等地,就流传开来豫王朱桂的诸多事迹。
人们对此评价非常一致。
“目无法纪!”
但是,大多人都当做茶余饭后的笑谈,可随着知道的人越来越多,效果就变得有些截然不同了。
许多郁郁而不得志的文士,对此般暴虐行径深恶痛绝。
这群人无需指使,他们自己编写文章,作诗吟赋,只为了讽刺豫王的罪恶。
胆子更大的文士,则是不断提出朱元璋分封诸王的弊端。
计划开始的第四天,应天府衙门就得知了声势有些不对。
应天府尹本来不想管,但由于牵扯到皇室宗亲,他则派出人手前往巡逻。
但凡有人敢说出对豫王不利的言语,当即抓进牢狱中惩治一番。
这也导致舆论无法遏制,百姓只会认为官府是在帮助豫王掩盖罪行。
蓝承阳一直都在密切关注舆论导向。
得知官府衙门插手,立即将情况告知了蓝昭。
蓝昭并不意外,淡然微笑道:“意料之中,这个应天府尹想拍陛下的马屁,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好声势,但他现在也成了置朱桂于死地的凶手。”
“世子手段,着实高明,我们根本不必过多费力,就能搞出如此之大的声势,照这样下去,陛下可就没办法好好收场了。”蓝承阳说。
这件事情,没有牵扯到蓝家的可能性。
蓝承阳找的都是局外人,让他们散播着捕风捉影的消息。
哪怕让锦衣卫来追查,也查不到一丁点关于蓝家的蛛丝马迹。
恰好一阵冷冽寒风掀起,蓝昭脸上也有股冷冽笑容。
“朱桂,你若真的死了,可别怪本公子,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大婚日期逐渐逼近。
闲暇之余,蓝昭还是会和徐妙清偷偷幽会,但彼此长辈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大婚前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