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内地的死罪及奸豪减刑后被移徙到西南充实边塞,落籍,然后又募徙内地汉人定居边疆屯田自给,编组为军,寓农于兵,以巩固汉王朝对边境统治。

边疆设有郡兵和掌兵马的长吏,屯田戍边的军队以部、曲、屯的建制编组成,任命校尉、军侯、屯递相统率,有事出兵,逐渐形成官僚集团,对主将有人身依附的部曲,逐渐成为主将的私属,边郡的军事长官就这样把自己统领的兵马变为家部曲或世掌部曲。

南中各郡,东汉时期隶属于益州刺史管辖,刺史和郡县长虽然是中央王朝任免,但郡县僚佐则由郡县长官辟用本地汉人充当。

边郡的刺史、太守是统治当地土着民族和移民群众的官吏,他们或由儒科进阶,或由郡吏入仕,在仕途中巧取豪夺,成为着籍南中之移民中的暴发户、豪门世族,他们既拥有耕田,又有作战的部曲武装,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有强大的势力。

与王朝统治者互相利用,又互相争夺,为郡邑当权派,并世代相承,因此,东汉末年,南中已出现了不少世家豪族。

这些地方大姓势力盘根错节,形成门阀政治,其与郡守、夷帅的关系十分微妙,既相互利用,又不时发生矛盾冲突。

当王朝、郡守势微时,大姓就领兵自豪,别有企图当王朝、郡守势强时,则依靠太守,成为支持太守统治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三国益州郡的雍闾、孟获等,朱提郡的朱褒、孟琰,永昌郡的吕凯,俞元县的李恢等,都是从西汉以来进入云南地区屯戍的汉族移民中发展起来的,经过世代定居,发展成大姓。

尤其是雍闿,“恩信着于南土”,为益州郡最大豪强。

刘焉点了点头,“刘恢如果想通过扶南国进入益州,首先就必须解决南中问题。

南中各部矛盾林立,地方大族都有自己利益诉求,他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刘恢插手南中事务,只要我们从中挑拨,双方矛盾就会加剧,短期,刘恢无力解决南中,那么,益州也就无从解决。”

刘璋不知为何,他总感到事情恐怕不是自己父亲刘焉想的这么复杂。

赵韪现在是益州别驾,虽然是刘焉下属,可是,赵韪所在赵家也是大家族。

“这消息可信吗?”赵韪拿着手里情报,仍然不敢相信上面所说。

“千真万确,刘益州恐怕想对老爷动手了。”

赵韪眼里闪过一丝凌厉,他自认为对得起刘焉,没想到,为了给自己儿子铺路,刘焉居然对自己动了杀心。

“告诉李权,刘焉准备对他家族下手了。”赵韪想借李家力量对抗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