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6章 刘恢给的建议

刘备继续说道,“第二项提案,以基金会名义设立大学一事,对我而言,可以说喜忧参半”。

“喜在什么地方?”刘恢问道。

“喜的是,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可以短期增加一些大学,同时,可以和公立大学保持良性竞争。”

刘恢微微一笑,“忧呢?”

“大统领,华夏走到今天,核心是法治,目的是社会公平,然而我担心,这些捐款的人会不会拿到特权?

没有任何回报,这么大量捐款能有人做吗?

一旦给了他们回报,也就是在教育系统打开一条裂缝,一直以来要求的教育公平就会出现大问题。”

刘备的话并没有错,在华夏建立一所大学,动辄数亿华元,甚至十亿华元,这么多钱,想要仅仅靠没有回报的募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何况,未来要维持大学运营,需要的也是大量资金,长期保持募捐,那就会更加困难。

“玄德院长,华夏大学模式也在变,随着各地大学数量增加,宽进严出未来会成为必然。”刘恢的话很明白,华夏现在就在尝试这种模式,也就是说,今后在华夏,进入大学门槛会降低,但是想从大学毕业就必须要有真才实学才行。

刘备好像有点明白刘恢的意思了。

“你是说,我们可以让大学捐款合法化?”

刘恢笑着说道,“我的意思是,每一年可以给出少量名额。

比如:一所大学今年招收1000大学生,那么我们可以提供不超过20个名额,这些名额的学生还要考虑学生基本情况,比如:学习成绩,有无不良记录等因素进行筛选。

对于捐款金额,不能低于同年大学学费的100倍。

用少量名额,给大学增加了经费,也是变相给其他学生减负和提高大学质量。”

刘备眉头一皱,“这样一来,教育公平何在?”

“我们所指教育公平主要是基础教育,进入大学那一刻,因为成绩差异,绝对的公平早已经失去。

何况捐助的钱是用于学校,而不是落入大家某个人的钱包之中。”

在刘恢看来,只要给予限制,没有什么不行的,华夏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能富裕,而前提就是要让有钱的人多消费,国家政府总不能盯着普通人的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