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遭遇天灾

南风紧 苏家老三 1527 字 9个月前

泉州地处东南沿海,一直饱受风灾的困扰,这是地理位置带来的,谁也无法改变。八月初八开始,崇武的地界上就已经开始刮起了大风、下起了暴雨。没想到相对于初十,初八的风雨只能算和风细雨。

没有卫星云图,没有天气预报。苏圣平估计这次的台风很有可能是正面在崇武登陆了,哪怕不是也不会离得太远。人类在这样的天灾面前完全是无能为力的,他也只能躲在房内,祈求风雨快点小下来,好准备着手救灾。躲在县衙里,只能做着计划,到时把能用的所有办法和人手都用起来。

八月十二,风雨终于小了下来。苏圣平就按照这几天制定的计划,指挥县衙抢险救灾,民团也停止训练,所有队员以连为单位派往各地,县城由直属连加上县衙的官吏捕快负责,争取能够尽力救出受灾的更多民众。就连他自己都亲身上阵,只留下侯望楼和张文昌在县衙负责调派各种有限的物资和人手。

思训人员一直跟着救援队,一边帮助救援受灾的民众,一边宣传天灾无情人有情,相信官府会救助所有民众。县城里还好,除了房屋损毁较多,只死了五个人,苏圣平担心的是乡下。

乡村的房屋建筑相对比较简陋,损毁一定相当厉害,只能期望别死太多人。不过,苏圣平的担心有点多余了。他是站在地方主官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忘了自己已经生活在这一片地方十年之久,遇到台风天气心中也不会惊慌,更不用说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民众了。

事实果然如此,经过七天的救援,所有人回来后一汇总,死人并不多。反倒是风力太大,房屋、道路损毁比较多,田地上的庄稼受损严重,可以说这才是最严重的问题。没了那些粮食,之后怎么办,是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的。

崇武毕竟只是一个县,没有办法靠自己独立应对这次灾难,何况不久前还遭受了海盗的袭扰,只能向上求援。但是看这风灾的架势,想必整个泉州府都好不到哪去,知府衙门那边能够支援多少、省里和朝廷又能支援多少,苏圣平不敢抱太大希望。

靠他自己的财力不是不可以救助,但是这种全县范围内的救助不像花在民团上具有隐蔽性,搞不好就会被人参一本,说他在收买人心。

崇武县衙即将揭不开锅的时候,他急匆匆赶往府城,果然如苏圣平所料,面见陆勇和罗炳南后,得到的答复是泉州全府受灾,如今粮价已经急速上涨,府衙这边已经急报江宁了,具体的能够得到多少救灾银,现在还不好说,只能等着朝廷决定。不过好歹算是支持了崇武县三千两银子救急。

在这种大灾面前,三千两银子很快就花光了。八月底,江宁的命令也下达了,泉州府收税后,允许留下十万两用于救灾。可这十万两府城一分、各个县一分,到崇武身上又只剩下了一万两银子,这还是考虑到崇武受灾最为严重。按照侯望楼他们的估算,就算加上民团这样的免费劳力,缺口仍然有三万两银子,这还是苏圣平打算利用船队到江宁等地购粮的结果。

无奈之下,苏圣平只能想了个招,把目光盯上了泉州那些富商,尽管他自己就是富商之一。办法也简单,就是鼓动他们捐款赈灾。

要说这时候的富人对慈善事业还是比较热衷的,是修桥补路、捐资助学的主力。但是针对这种天灾,他们就没有那么积极了,原因就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兼并土地。前面说过,风灾导致今年的收成会大幅下降,必然会出现不少农民只能卖田买粮度过灾荒,还有些租种地主田地的农民不得不卖了原本自有的田地补偿需要交给地主的佃租。这对很多富商、地主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个时候整个富商团体,就会形成一种集体意识,也就没多少人会出面组织赈灾了。官府不仅无法逼迫,甚至有些官府就是富商、大地主的帮凶。

苏圣平无意对整个富商、地主团体宣战,但是现在对他来说是关键时刻。必须维护崇武一地的稳定和百姓的生计,因为崇武民团的大量队员家中受灾,如何帮助他们的家庭度过灾荒是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当然他也可以提前发饷银,但是很多人家中人口不少,饷银虽是很好的补给,但始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何况全县还有那么多农家。

苏圣平急匆匆回到府城,将自己的想法告知了陆勇和罗炳南,两位上官听了他的计划后。罗炳南不置可否,只要苏圣平不搞出乱子,能有办法缓解一下他这个通判的财政压力,当然是最好。陆勇则十分赞成,他刚一到任就遇到这样的灾害,原先就没什么救灾的策略,泉州那些富商一时半会也不买他的账,正当心会闹出乱子,被朝廷责怪他救灾不力,攻击他以及他身后的党派和皇帝的政策。现在有苏圣平这个急先锋想辙帮他筹措救灾钱款,当然十分赞同。不过他心里也没底,不知道苏圣平的办法能不能行得通。也都同意苏圣平提出的事后筹措款项的平均分配、商人派人监督款项使用等办法。

得到知府衙门许可后,苏圣平马不停蹄的来到泉州书院,拜访院长林翰增,希望书院能够为自己的“赈灾义演”提供帮助。他就是想仿泉州书院的中秋诗会,邀请富商观看一出戏,到时鼓动富商捐款。林翰增很是支持苏圣平的想法,为他的“赈灾义演”大开方便之门,并且承担了舞台的搭建,这对泉州书院来说本是驾轻就熟的事情。敲定了书院的事情后,苏圣平立即赶往溪头。

杜晴儿和梁青青见到夤夜来访的苏圣平惊喜不已,顾不上一叙,苏圣平就把来意跟她们说明。杜晴儿和梁青青两人在这里已经住了快一年,在虫子的帮助下也招收二三十个十来岁的少男少女,整日里调教这些人。听说是做这么有意义的事情,两位曲艺大家当然对他言听计从。

接下来两天时间,苏圣平写出戏曲的大纲,两位大家再帮着完善。等到剧本定稿后,就让她们两人和几个少年加紧排练,说好了接她们去泉州表演的时间后,完全不顾杜晴儿那炽热的眼神又急匆匆的赶回府城。

进了家门,许文斌和朱音已经等在那里。见苏圣平风尘仆仆的进来,又是顾不得多说,见把一首歌教给许文斌,让他到时演奏,然后让朱音跟着学了之后教给她那小学堂的几十个学生。接下来就是等晚上朱强、虫子回来后,三人商议了邀请的富商名单和赈灾物资准备等。搞定了大部分事情后,苏圣平就把组织的事情交给了朱强,把表演的事交给许文斌、杜晴儿等人之后,赶紧返回崇武救灾,坐等当天到来。

九月十二日傍晚,陆续有富商前往泉州书院。这些天府城热议的就是关于今天晚上的义演,很多富商原本不想趟这趟浑水,只是请贴上落款的知府衙门、商品交易所让大家都不得不给面子前来一趟,至于捐多少钱那就到时再说呗。

这次搭建的舞台和中秋诗会有所不同,舞台是借用了书院用来集会时师长训话的台子,有五十平方左右。舞台前搭建了半圆形、三层的阶梯式看台。大概能够容纳两千人左右同时观看。

此次所谓的赈灾义演,除了邀请那些富商之外,泉州书院对普通民众也是开放的,只是富商的位置在正中、比较宽敞,普通民众的位置在边上而已。

经过这些天的传言发酵,许多民众对这个义演充满了好奇,毕竟他们住在城里,除了风雨大一些,米、菜、肉的价格有所上涨以外,对风灾的感受不深,因此也多赶来看热闹。不过书院的空间毕竟有限,容纳的人不多,许多普通民众甚至爬上了书院的围墙,坐在上面试图看看这个劳什子义演是怎么一回事。任兴志被紧急叫回府城充当主持人,朱强领衔的商品交易所是具体的组织单位,府衙的捕快则是承担了维持秩序的工作。

苏圣平也不知道这个义演能不能起到效果,不过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此为掩饰,让朱强、王少杰等人捐款赈灾。他没有跟人挤在前面,而是在后台跟那些演员们待在一起,给杜晴儿、许文斌等人面授机宜。

刚刚和任兴志讲完,后台就进来三十个十来岁、穿着普通的少年男女。而带领她们的则是久未见面的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