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瑞思索了一下,问道:“老夫还未研讨过宝岛的民事律法,就不予评判了。但有两事,老夫不吐不快。”
苏圣平道:“先生有话但说无妨。”
刘天瑞道:“自古以来,争霸天下,争的是民心。大人的田亩税赋之策对普通民众大有好处,争民心似乎不难。可人心似水、民动如烟,所以这争民心说到底争的是士绅、读书人。大人的田亩税赋之策对士绅读书人可没好处,加上大人另辟蹊径,官员都从民政学堂出来,这对读书人来说又是一大打击。大人可曾考虑过其中的隐忧?”
苏圣平笑着看看刘天瑞,心道招揽这老家伙确实没错,这个问题候望楼、陈继平等人由于是既得利益者,要么意识不到,就算意识到了,也不会想的这么远。刘天瑞就不错,看的很远,可也有局限性,不可能知道那世几百年后出现的情况。
苏圣平道:“先生见识不凡。确实,如果只是一时一地,这样的政策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如果放眼天下,想要获得士绅、读书人的认可就难了。不过,先生不用担心。一者,团结大多数,获得底层民众的支持是基础。实行这样的田亩税赋政策,相信只要是在我的治下,民众都会支持我们的。二者,读书人和士绅是一回事,但也要区分对待。先说士绅,这些人以往大多是依靠土地获取利益。我的田亩税赋政策对他们打击最大,但其实还是能获得不少利益的。另外,我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又给他们开了一扇窗,这扇窗就是工商业。”
“引导这些只会依附土地的士绅,把眼光转向工商业,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益,成为我们的支持者。同时,工商业繁荣也能弥补我们田亩税赋的不足。”
“再来说读书人。首先,泉州学校、民政学堂出来的也是读书人,只是和传统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读书人不同而已。但传统的读书人当中,不乏像先生这样的大才,这些人日后只要有想法,都能进入民政学堂读书,我称之为进修。只要他们通过民政学堂的考核,我不管他们是否通过国试,都能唯才是用。再者,我还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好去处,就是监察厅。这些读书人啊,很多都是认死理的。你看不上他们吧,但有些人展现出来的文人风骨,唯实让人恨不起来。所以,需要认死理的监察将会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当然,我们的监察和以前的御史也是不同的,他们想要进去也要照着规矩来。”
这番话让刘天瑞陷入沉思,苏圣平的安排似乎已经面面俱到了,就像他说的,给关上一扇门,但又同时打开了一扇窗。可他觉得哪里不对,一时又抓不住,猛然间才醒悟过来,道:“大人说的都没错,但这似乎有个前提条件,就是那些士绅愿意参与工商业,读书人认可大人培养人才的体系,这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士农工商的四民排序。”
苏圣平呵呵一笑,道:“利益将会是指引他们前进的最好方向,士绅会不会投身工商业您老不用担心,等他们见识到工商业带来的好处,自然会主动投入。人才培养体系,在现实面前,由不得他们不低头,再者我们还要进一步改善的,会有自己的一套国考程序。”
“至于四民排序,这本来就不该有。农民经过劳作给天下人生产了吃的,工人通过劳动给天下人带来了穿的、用的,商人通过经商给天下人互通有无,凭什么这些人就要在士人之后。您老不要着急,我懂得统治阶层的重要性。相信我,总有一天,我要让士农工商不分贵贱,大家都是这个天下的主人,都为了这个天下做好自己的分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