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宋江的仇恨

秦琼与卢俊义的交手,是整个战场上观赏性最高的一场战斗,卢俊义本来是带了三万大军,可是卢俊义怕扶苏趁平原县中守军太少而趁乱攻取平原县,所以卢俊义让没遮拦穆弘带着他弟弟小遮拦穆春和病大虫薛勇带着一万大军去驻守平原县。可是,穆弘到了平原县之后,平原县已经被伍云召副将带了五千士兵收复了,吴用知道宋江此一去能不能平安的归来都是个难事,就算是能够平安归来他手下的士兵应该也没多少了人,所以吴用连忙带着平原县的守军向后撤退,一直撤到了漯阴,穆弘也粗通兵法,他知道就凭自己手下的一万大军是万万不可能攻下平原县。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秦琼本来打算以自己一人之力去阻止这两万,毕竟秦琼知道徐庶是个文人,他不知道徐庶年轻时是个游侠,手里也有些武艺,可是秦琼带五千大军策马杀进战团之后,就被卢俊义缠住了,卢俊义让自己手下的呼延灼,带着急先锋索超和病尉迟孙立等大将去支援宋江。

秦琼也和宋江手下的梁山将领交过手,这些梁山将领的本事普遍不算上乘,所以他也并没有看不起卢俊义,但是卢俊义一出手就让秦琼感到了一丝压力,不过秦琼还是没有太看得上卢俊义,可是卢俊义就不同了,秦琼有些轻敌,但是卢俊义从一开始就知道秦琼等秦军将领的本事,所以卢俊义精神焕发,谨谨慎慎的,两个人交手过了十个回合之后,卢俊义丝毫不落下风,这时候秦琼就有了一些心浮气躁,而且秦琼也看出来卢俊义自己一个人缠住自己,齐军的两万士兵马上就要翻过落霞山了,秦琼知道自己不能在和卢俊义纠缠了,所以秦琼调转马头,就要催马去追杀那些齐军士兵,秦琼的呼雷豹是万里挑一的神驹,可是卢俊义的九朵葵花兽也是不可多得宝马,所以卢俊义追赶的速度不必秦琼的速度差,秦琼听到身后銮铃响处,他知道卢俊义赶了上来,好个秦琼,在电光火石之间,秦琼抽出自己的四棱金装锏,一招撒手锏向后挥去。

“叮咚……系统检测到秦琼杀手锏技爆发,秦琼武力+6,秦琼武力上升至106。卢俊义护体技能爆发,护体:卢俊义在水浒传全书中没有一次被暗箭,暗镖、飞石等武器击中过,因此卢俊义有了自己一套躲避暗箭伤人的办法,每当卢俊义躲过一次或者挡住一次暗器伤人之后,卢俊义基础武力永久加一。”

卢俊义看到一团金光砸向自己,因此卢俊义没多看,一招举火燎天,用手中的麒麟点钢枪挡住了秦琼的杀手锏,可虽然是挡住了,但是秦琼的杀手锏砸的力量极大,卢俊义挡住之后,双手虎口一震,堂的一声,卢俊义手中的麒麟点钢枪差点脱手飞出。

“叮咚……系统检测到卢俊义挡住了秦琼的杀手锏,卢俊义武力永久加一,卢俊义武力上升至100。卢俊义三绝技能爆发,因为秦琼使用了双锏,所以卢俊义武力+2,秦琼门神技能爆发,秦琼封锁了卢俊义的三绝技能,卢俊义并没有增加武力。”

秦琼知道自己的杀手锏也被卢俊义挡住了,这让秦琼感到十分诧异,自从自己出道以来,自己的杀手锏是屡试不爽,不是直接被杀手锏砸中,就算有的人能够挡住自己的杀手锏,他们的武器也被自己砸断了,还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挡住了自己的杀招,可就被面前这个武艺不算太强的人给挡住了。

卢俊义可不管你秦琼在想什么,卢俊义一催马就赶上了秦琼,卢俊义一枪刺了过去,秦琼抬枪挡住,秦琼向远处一看,这些齐军已经是翻过了落霞山,秦琼知道自己挡住这些齐军了,秦琼看向自己面前的卢俊义,心里轻敌之心立减,怒火中烧,秦琼挂上自己的金纂提炉枪,换上自己的四棱金装锏。欺身便上。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秦琼的双锏比之之前的金纂提炉枪短了将近一丈。所以秦琼之前的打法还算是保守,而现在则是变得十分激进,只攻不守。卢俊义一时之间没有适应秦琼的打法,所以一时之间落入了下风。我们暂且

秦琼和卢俊义的较量暂且按下不表,先说宋江,宋江本来打算自刎一死了之,但是双鞭呼延灼阻止了。

这时候宋江知道自己有了活命的机会,“儿郎们,我们误入了秦军的陷阱,本来已经是必死之局,但是卢员外已经带兵来救我们了,我们只要能够与他们汇合,我们就能东山再起,儿郎们,拿起手中的刀剑,把你们手中的刀剑看向身旁的秦军,让我们冲出这个山谷。”

本来齐军已经没有斗志了,但是现在因为卢俊义的救援,他们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他们的眼里重新燃起了火光,而有了呼延灼等人的主力,而秦军其他的将领,都被缠住了,没人能够再去限制他们,所以秦军现在已经落入了下风,要不赶紧出个主意,情况可能就会被逆转了,秦军可能就变成被围困的人了。

扶苏看向了身旁的沮授,沮授也知道了秦军现在的险境,沮授说道:“让兵士闪开一条道路,放齐军出去。”

沮授的主意安排下去之后,虽然这些将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他们还是照着做了,秦军给齐军让开道路之后,这些齐军就再也没有打下去的信心,赶紧顺着秦军让开的这条路跑了出去。

宋江说的话是为了让齐军的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如同历史上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一样,可是沮授把道路让出来之后,就没有了死地,被包围了很长时间的齐军为了保得性命,看到有了一条道路,自己能够没什么成本就逃得性命,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