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代中才俊辈出,确实让人难以抉择。
可惜袁逢嫡长子袁基醉心研究文学,否则这袁家就没袁术和袁绍的事了。
如今这两人,袁术嫡出,能力出众,被更多族人接受。
而袁绍礼贤下士,声名远扬,才华横溢,过继之后,也是嫡出,有了争夺的资本。
只能不停的锻炼他们,考验他们,以观察谁更优秀,谁更不容易犯错误。
这也是袁隗不定时就把两人叫过来议事,听听他们的高见,然后点拨一番。
两人很快罗列了几条建议。
修堡积粮多招精壮,坐等渔利;
借太平道逼迫皇族退让,扭转党锢之禁中士人的颓势,扩大袁家在士族中的影响力;
借太平道之手掌控南阳。
第一条建议中提出的意见与后世“广积粮缓称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可见社会精英总能抓住问题关键,让自身先处于不败之地。
前面两条两人都提了类似的建议,第三条是袁术提的。
如今大汉人口最多的两个郡就是汝南郡和南阳郡。
而且此时大汉选拔人才是察举制,察举制与各郡的人口相关,郡县人口越多,举孝廉的名额就越多。
汝南袁氏已成汝南郡望,基本掌握了汝南。
而以往的南阳郡望邓氏经过建兴元年 (121年)与延熹八年(165)年两次打击彻底败落了。
建兴元年是因为站位错误,反对立安帝,家里多侯位被夺,族人被贬为庶人,同时多名子弟自杀,导致家族枝叶凋零。
延熹八年,桓帝废邓后,邓氏族中子弟不少被下狱而死,许多人免官夺爵,邓氏彻底败落,在朝堂几乎没了话语权。
随着庞然大物的陨落,自然涉及新的秩序建立和利益分配。
袁家在襄阳也有一支族人,因此在积极谋划夺取利益。
袁隗想了想,第三条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