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教育改制

考试成绩出来了,前五十名全是农民子弟。

那些地主儿子,一个没考好,主要是对新政不满,造成他们考试的时候特别别扭,写的内容不符合考题主旨大纲,因此落榜。

周鉴对这一届的考生表示失望,整体水准不高。

虽然家庭条件是农村的考生整体水平可以,但还是达不到周鉴的要求。

周鉴决定,要建立新式学堂,由朝廷出资办理。

新式学堂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四个阶段。

小学类似秀才的文凭。

中学类似举人的文凭。

大学类似进士的文凭。

研究生类似大学士的文凭。

而四书五经只作为语文科目来考试。

在小学阶段还要增加算数,人文科学。

在中学阶段,要增加科学原理,地理,生物。

到了大学阶段,则重点学习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培养科技,人文等人才。

到了研究生阶段,主打研究某一些细分的领域。

而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作为朝廷的高参直接进入朝廷任职。

而普通的中学毕业既可以在地方上做一些小官。

而大学毕业可以在地方上做大官。

小学学制五年,中学学制五年,大学学制三年,研究生学制三年。

当然,一开始大明没有那么多懂科技的人才,这些教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从西洋聘请来的,一般由传教士担任。

后期大明人才越来越多了,就会担任老师,增加学堂。

后期,大明不再举行科举考试,而是由全国统一出卷子,送到地方学堂考试。

因为考的内容太多,所有不可以临时出题,而是要出题组提前一两个月就要开始研究考题。

因此,像秦淮河畔的江南贡院也就成为百姓观光的地方,不再作为特定考场了。

当然,淮安府工业区已经发展很快,急需大量的科技人才到生产一线。

那些小学毕业的就可以直接到工厂里当管理者。

而那些低于小学文凭的人只能在工业区干最基本的苦力工作。

不过这也比那些整体游手好闲的强!

起码淮安府工业区那都是朝廷的工厂,进入那里相当于有了铁饭盒,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