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破不了的迷案就找狄解元,真是个小机灵鬼!(第一更)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1947 字 9个月前

“咚!咚!咚!”

当府衙外传来登闻鼓的敲击声,往来行走的吏胥都停下脚步,皱起眉头,看向外面。

后世常说击鼓鸣冤,好似击打登闻鼓,只能用来控诉冤情,但实际上并不是,相传尧舜之时,就有“敢谏之鼓”,凡欲直言谏诤或申诉冤枉者,均可挝鼓上言。

到了宋朝,赵光义在位时有这样的记载,“京民牟晖击登闻鼓,诉家奴失母豚一,诏令赐千钱偿其值”,一个百姓击鼓居然惊动了皇帝,为的还是丢失了一头老母猪的小事,最后赵光义下令赐给这京师百姓一千钱,补偿他丢失的母猪。

这件事的真实性估计是有的,但背后的底层逻辑,基本上是一种政治作秀,表现出贤明君主执政时期,登闻鼓有上达民情、监督官僚的作用。

想来也知道,真的是为了小事就敲鼓,那官府衙门一天到晚也别干事了,整天听敲鼓便是。

这种上诉的方式,必定是摆设大过实际,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找牙人写好诉状,再准备一笔费用收买吏胥,让自己的述求尽快传到刑房官员的手里,才是正途。

某位书吏恰好经过,很厌恶这种不懂规矩的小民,但吸取了之前刘从广案件的教训,快步往里面走,谁知道这回敲鼓的汉子主动扑了过来,一把拽住他的衣袖:“求官人为我等作主啊!鬼……鬼……我们被冤魂恶鬼缠上了!”

书吏听了,脸色倒是缓和下来,原来是愚民的恐惧,而不是又有哪家外戚纨绔出来祸害人了,轻描淡写地道:“哪儿的地啊?写状纸吧……”

那吓得脸色惨白的汉子颤声道:“榆林巷……那里有鬼宅……三年未破案……有女鬼在飘……”

“榆林巷?”

书吏面色立变。

相比起官员最长三年一任,权知开封府更是一般干不到两年就会调任,他们这些衙门的吏胥,往往一干一辈子,然后父终子及,宋朝还好一些,吏胥有进补为官员的可能,到了后面明清,吏胥无法科举,社会声誉又低下,就干脆诞生了吏胥世家,两三百年代代相传,最终嘉庆干脆说“本朝与胥吏共天下”……

现在共天下的是士大夫,但衙门吏胥依旧把持着最基层的行政权力,同样他们对于过往的隐秘亦是一清二楚,灭门凶案的血腥,前任推官的下场,仵作带着徒弟匆匆归乡,还有上官的讳莫如深,都证明了这其中的凶险,好不容易大家都快遗忘了,为什么要旧事重提?

书吏眼神冷了下去,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

正要将这愚民带下去,做一做工作,冷不防街道对面又冲过来四五个人,纷纷哭诉相同的内容:“闹鬼!定是闹鬼!”“连租钱都降了,哪有这等事!”“府衙青天,为我等小民作主啊!”

“娘的!为什么每次都是我撞上这等事啊!”书吏心中大吼,但也知道这般架势压不下来了,只能哀声道:“别拽了……别拽了……随我入府衙!随我入府衙!”

消息很快传入府衙之内。

陈尧咨本在悠闲喝酒,闻言眼睛微眯,将位于刑房办公的判官和推官寻了来:“三年前的京师灭门案?老夫略有耳闻,具体是怎么回事?”

王博洋和吕安道沉默着。

前者表情凝重,显然也听闻过这起禁忌般的案子,并不愿意触碰禁忌,在考虑怎么回答。

而后者则是勉强压抑住激荡的情绪,维持着面无表情。

在片刻的压抑后,王博洋率先开口:“大府,此案早已平息,闹鬼之言颇为荒谬,不如问清详细,慎重以待……”

这就是要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