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意思你来晚了,狄青已经把犯界的辽人杀光了

大宋神探志 兴霸天 2798 字 5个月前

他当然清楚,辽国的气焰一旦嚣张起来,大举南下入侵或许还不至于,但时常侵边骚扰,是完全会发生的事情,到时候河北雄州、河东代州两地的百姓首当其冲,势必苦不堪言。

但以全局的角度考虑,如果仅仅是这样,代价还是能够承受的。

宋廷如今的目标在西北,希望灭掉党项李氏政权,重夺河西之地,不愿意与辽决裂,面临双线开战的巨大压力。

如果辽国只是骚扰边境,用以出气,那么对于宋廷反倒是件好事,大不了等待西北局势定下,再作反击便是。

只不过根据奏劄中,狄进提出的观念,一旦对夏战略取得进展,那么辽西的三万铁骑势必会入河西,以讨伐夏州的名义,对宋进行钳制。

到那个时候,才是两难的局面!

此时吕公孺也冷静下来,知道单用边境民生,打动不了朝堂上的群臣,还是要从辽国入手:“师父说过,辽国的军威兵锋远不如往昔,此次边地交锋,既非全面冲突,不是正好可以加以印证么?”

“军国大事,绝非儿戏,岂能随意试探?”

吕夷简淡淡地道:“你可知道,近来朝堂中有人对狄待制颇有微词,有言他受了利用,辽帝不愿毁去盟约,兴无名之师,有意示敌以弱,让我朝误解,才有了他出使的风光!”

吕公孺傻了:“啊?”

狄进最为耀眼,也是最举足轻重的功绩,是身为馆伴使,兵不血刃地化解辽国使臣萧远博的发难,此后再为生辰使,又让辽夏反目,使得西北战事里面,宋能毫无后顾之忧,最终刘平大败李德明,使之灰溜溜地逃回夏州。

三元魁首不是独一,但这份能令国朝扬眉吐气的功绩,却是独一份的。

可现在朝堂中却流传出这么一种说法,为什么别的宋人使臣,与辽国打交道时,都没有狄进这般占尽优势?

排除他真的特别厉害不说,存不存在这么一种可能,辽帝老谋深算,见此子年轻气盛,故意示弱设套,引得宋廷这边上当,率先毁去盟约,最终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吕夷简当然知道此言有多么可笑,因为他深刻体会过狄进的手段,何况辽国一向占据优势,完全没必要用自己的狼狈,做出如此不见得生效的布置。

但这个根本站不住脚的观念提出后,竟然有一群附和者,不少臣子觉得很有道理,这个数目还在不断增多。

“不就是既嫉恨我师父的成就,又对契丹的畏惧深入骨髓了么!”

吕公孺震惊过后,眼珠转了转,即刻识破了这种观念背后的缘由,哼了一声:“一味地将辽国往强处想,哪怕对方失利,都是装出来,绝不可能是辽国真的变弱了,真是不堪!”

顿了顿,吕公孺干脆道:“他们越是这般说,越不会有臣子承认畏惧辽国,只会以不愿再开两国战事为由,爹爹何不利用这点?”

吕夷简看着儿子,露出赞许之色,这才是一位重臣应有的思路,而非一腔热血的空洞发言:“确实可用,然伱待如何?”

吕公孺嘿嘿一笑:“拖延时日呗!师父本就有便宜行事之权,此番没有独断独行,而是禀明中书,可如果朝堂反应慢了,待得前线打起来,那也与他无关了!”

“你想得倒美!”

吕夷简不看好这个法子:“这些信件皆是八百里加急,对于此事的处置,不会超过两日,必然传达前线,根本来不及的!”

正如狄进、杜衍的匆匆上任,京师群臣当然清楚,前方的冲突一触即发,不可能在后方慢悠悠地商议人选,此番对待辽军的态度更是如此。

吕夷简的两日之期都是夸大了,指不定现在的政事堂宰执就匆匆入宫禀明,定下不能与辽人真正动刀兵的决议了。

果不其然,父子俩也就说了半刻钟不到的话,书房外又有脚步声传来,宅老吕程到了外面:“相公,宫中来人!”

“好!”

吕夷简应了一声,不慌不忙地起身,对着儿子道:“去温习功课吧,下届科举你就能应试了,若金榜题名,无论是为父还是你师父,都是欣慰的!”

吕公孺也没法子了,嘟囔着道:“指不定这一来一回,师父就在前线,把北虏打得落花流水了呢!”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吕夷简脚下不禁一顿:“短短数日,大胜辽人?”

取胜都没敢想,速胜就更加不可思议了!

辽国有那么弱吗?

“可如果真是速胜的话……”

入宫的路上,吕夷简的脑海中生出这个念头,待得入了垂拱殿,再亲眼看到河东奏劄,突然明白了狄进的用意:“怪不得要上奏请示……”

目光闪了闪,吕夷简接下来的用词,变得慎之又慎,既不明确赞同对辽用兵的决策,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间或还帮衬了几句。

但这不痛不痒的表态,在旁人眼中就是软弱之态,王曾顿时乘胜追击。

结果除了枢密副使陈尧咨,觉得与辽国小规模的交锋,是一个能够重新衡量两国战力的举措外,包括御史中丞晏殊在内,其他重臣均持不同程度的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