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儿不图虚名,只望日日守在皇上身边。”费真回道。
“以你的才干, 在朕身边做一位辅相,也游刃有余,只是由来的偏见,朕只能把你藏在宫里,这样宠……”话未说完,身子早压了上去……
次日,皇上在早朝时,把立后的意思传达下去,让群臣议一议,有人提议费妃,有人力荐赵嫔,有人推举韦妃,总之,皇上的七位后宫中,除了李仁罕的女儿李妃以外,朝中都有人站出来,举荐。
立后既是皇帝的家事,也是国事。历代皇帝皆会依仗皇后的娘家势力,来稳固自己的地位。而文武百官,都想做皇上的丈人,不仅能得到皇权的庇护,还可福及下一代。
皇上本意于费真,听到群臣在殿里的争执,很是不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立后,让群臣在殿前争得面红耳赤。
“这帮臣子,只图自身利益,不讲道义,朕迟早会弃了他们。”皇上心里想着,脸上不动声色,宣布散朝,明日再议。
(三)
此事,早有太后的心腹,跑去禀报于她,太后听闻后,让申姑姑亲到勤政殿,叫皇上一起用晚膳。
席间,她问皇上,若立后,中意于谁?
“母后,真是千里眼,顺风耳,这么快就知道前朝之事了?”皇上咽下嘴里的菜,又给太后夹了一筷子,说:“这事让大臣们去讨论,母后就莫要挂心了。”
“皇帝还称我一声母后,这事哀家就得管,寻常百姓家,娶儿媳妇,尚需父母之言,媒妁之命。”太后放下筷子,脸色凝重,说道:“皇帝可是天子,立后关乎国家的运术,既是国事又是家事,稍有不慎,国破家亡,悔之晚矣。”
“所以说,儿臣才让大臣讨论。”皇上道:“母后莫要慌张,皇后要贤能淑德之人方能胜任,儿臣的后宫,有这种人。”
“哀家知道皇上中意谁了?”太后说:“是费妃吧?她有谋略,有贤德,只是红颜祸水呀,想那褒姒,想那杨玉环,哪一位不是绝色女子?哪一位不是聪明过人?结果怎样呢?国亡族灭,前车之鉴那,皇帝。”
“以前的不说,就近的,前蜀王建的爱妃徐某,知书达理,秀外慧中,生了儿子后,心思却变了,明知自己的儿子是一个草包,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却硬生生地将她儿子扶上皇位,后来,被我皇兄灭国灭族,何其惨也。”太后说得振振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