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农耕为本(一)

在授田之时,何壮一家九口人,共分得土地九百亩。近年来随着儿子们的成家立业,何家人口愈加壮大,家族已有人口七十余人。人口最多的何老大、何老三、何老四、何老五这四个家庭分别安家在济州、星岛和锡兰和霍尔木兹。在合州老家安家的唯有何老二和成年不久的何老六。何老二在军中服役,他有四个老婆,正妻和次妻皆汉人,另外两名妻子为羌人和契丹人,她们共为他生下了九个儿女。何老六正妻也是合州本地人,刚过门的次妻则是苗疆人。何老七刚成年,已有婚约但尚未成婚。

按照霹雳军授田制,何老二一家应新授田一千三百亩土地。由于合州的土地已分配完毕,新授的田地远在数百里之外的阆州。如若要领受这些土地,何老二需要举家迁到阆州定居,只不过他军务繁忙,难得回家一次,即便有当地乡邻和驻军帮助,四个老婆也难以耕种如此多的土地。话说耕种九百亩土地,已让何壮和何老六、何老七忙得不可开交,更遑论带着娃的几个弱女子。另一方面,何壮也舍不得让几个儿媳妇前往阆州和利州,独自成家立业。实际上,何壮是舍不得那几个胖嘟嘟的孙子,每日逗弄那几个顽皮的小子,便是他一日辛劳之后最开心之事。

按照霹雳军规定,暂时不能领取授田者,由当地官府将土地授与他人,但暂时保留其授田额度。何老二属于现役军人,其授田额度会保留到其退役之时,如若其阵亡或失踪,则会保留到其子女长大成人,所授田地也会在巴蜀范围内。随着人口的暴发式增长,巴蜀的土地即将分配完毕。为了保证军人及有突出贡献的人员的授田,欧阳轩下令在相关州县预留了一部分机动地。按照霹雳军长子继承制的法规,何壮的孙子辈们要开枝散叶,只能在巴蜀之外了。不过,霹雳军治下现在最不缺的就是土地。除了广阔的野牛大陆、羊驼大陆、袋鼠大陆外,黑人大陆也有天量的土地,足以满足上百年的授田需求。

何老二及何老六的老婆,虽然无力耕种土地,但从事副业却是一把好手。她们六人在婆婆姚氏的带领下,除了栽种几十亩桑树用于养蚕外,还种了几亩的蔬菜,养殖了几十头猪和几百只鸡、鸭、鹅及兔,另外还要料理家中的几十亩冬水田。这些冬水田原本是沼泽地,被何壮父子改为了浅水塘,种些莲藕,放养些鱼,也作为放养鸭鹅之地。何老二的正妻是简州一名教师之女,也颇有学识。她按照官方免费发放的农桑书籍来实践,用蚕粪喂鱼,用鱼塘淤泥给桑树培肥,使得桑叶绿得流油,蚕宝宝吐出得茧子白又紧致,鱼也长得又肥又大。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桑树和蔬菜靠着鱼粪和塘泥的滋养长势极好,畜禽粪则解决了部分庄稼的肥料问题。之所以是部分,乃是因为何家几百亩土地,每年需要的肥料量太大了,仅靠那点人畜粪根本就够。实际上何家还养有六头牛,九匹骡马和二头驴,平日由何壮照料。牛用来耕种土地,马是用于拉大车和运送东西,驴则是拉磨之用。话说这些大牲畜可是干农活的主力,属于紧俏物资,要获得并不容易。除了军属的优先购买权外,还需要有雄厚的财力。何老大兄弟等人这些年来寄回的钱财,很大一部分都被何壮用于购于牲畜和修建畜舍了。

何家的九百亩土地之中,除了一百亩左右的桑田、浅水塘和蔬菜地外,还有能种稻麦的良田二百亩,剩下的六百亩地皆为山坡地。这些坡地土层薄,肥力和水土保持能力逊于良田,只能种植土豆、红薯、玉米等旱作物。和两个儿子商量之后,何壮决定全家集中精力种好二百亩良田。六百亩山地,则一半实行休耕,另一半实行大豆、蚕豆和土豆、红薯、玉米进行轮作。即每年只种三百亩旱地,另外的三百亩旱地则任其生长荒草,用于家中的牛马放牧。当年种植农作物的旱地次年休耕,当年休耕的旱地,次年则用于种植,如此轮换往复。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耕种模式,一方面是因为劳力短缺。即便何老六和何老七身壮如牛,也极为吃苦耐劳,即便有乡邻和当地驻军在农忙季节的帮助,要耕种完所有的土地也不可能。实际上,休耕三百亩土地,再扣除桑田水面和蔬菜地,何壮和两个儿子也要照料五百亩土地。如果家中没有十余头牛马,如果不是粗放耕种,两兄弟即便不睡觉也无法耕种如此多的土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肥料不够。何家的畜禽数量虽多,但粪便只能勉强能解决二百亩良田的肥料所需,没有肥料也没有劳力给旱地上肥。

正因为缺乏肥料,每年耕种的旱地才实行大豆、蚕豆和土豆、红薯、玉米进行轮作。大豆等豆科作物产量低但营养价值高,其根部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固定在土壤中,故种植豆科植物能提高土地的肥力,使次年种植的土豆、红薯、玉米获得更高的产量。这个轮作方法在欧阳轩指导编写的官方农书中写得清清楚楚,被何老六何老七两兄弟拿来用了,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官方农书还指出,每年耕种完的土地,应尽量焚烧田地上的荒草和桔秆,以清除土地上的病菌和害虫。除此之外,焚烧产生的草木灰富含钾肥,也是极好的肥料。

自在羊驼大陆和南洋分别发现了鸟粪群岛之后,商船运回大量鸟粪矿石。只不过这些矿石主要是用于制造火药,连残渣也用于流求、琼州等地的甘蔗种植。如果用于巴蜀粮食种植,一则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成本太高,经济上不可行。欧阳轩化工专业毕业,当然可以指导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生产出化肥,但成本价会超过黄金,根本无法规模生产。当下根本不可能生产出低成本的化肥,除了缺乏石油等原材料外,也是因为工业设备离要求甚远。欧阳轩也想解决肥料缺乏的问题,并与余柱、李爽等高层商量过多次,得出的结论却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增加农家肥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