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最终,窦心畅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一方案。
为啥呢?
一个是,浸泡入稿纸的砒霜含量,能否让赖才当场毙命,她心里没有十足的把握;另一个,这么半大张稿纸,赖才会都“看后吞掉”吗?如果,他仅仅把窄窄一行字撕下来,虽然也“看后吞掉”,那就根本要不了命的。
最为关键的是,退一步讲,即便赖才吞下了半大张稿纸,也顺利结果了他的性命,法医出身的窦心畅太清楚了,不需尸体解剖,仅仅是依据尸表,死者口唇发紫,检查口腔与牙缝内的遗留物,就基本可以判断为砒霜中毒了。
一着不慎,会导致满盘皆输啊。看来,虽然慢不得,因为神秘来电中交代“要尽快”,但还急不得,需徐徐图之,另找机会。
于是,她想到了另一种毒物。
这就是氯化琥珀胆碱,也称骨骼肌松弛药,白色或几乎无色的结晶状粉末,无臭,味咸。
走笔至此,老郁我不得不科普一下呀。
在手术室里,这是一种常用的肌松药,通常情况下,手术前,麻醉师给患者注射极其少量的肌松药,以防止病人无意识的动作影响手术的进行。
氯化琥珀胆碱,也是常常用于执行死刑的注射用药之一。原理很简单,完全、迅速而持久的骨骼肌麻痹,包括膈肌在内的呼吸肌也失去了作用,人体的呼吸会迅速停止,不做机械通气将立刻窒息。
这就是在手术室里,我们常常看到,全麻操作中,病人注射肌松剂以后,会迅速被扣上面罩做机械通气,随后插上管,让麻醉机接管病人的呼吸。如果没有这一步,病人的氧饱和度迅速垮掉,会立刻因缺氧窒息死亡。
通俗点说,手术中的麻醉与执行死刑时的静脉注射,原理完全相同,二者只有一步之遥。
氯化琥珀胆碱的肌注致死量是0.02克,静注致死量,仅是0.01克,也就是10毫克。如果稍微再加大一点量,当然就顷刻丧命了。
它还有个很突出的特性,就是水解性。氯化琥珀胆碱被注射后,在血浆中会迅速被血浆胆碱酯酶水解,1分钟内血浆中总量的90%已被水解,其余部分在肝中被水解,分解成胆碱和琥珀酸,从而,很少再以氯化琥珀胆碱的分子形式从尿中排泄,仅有2%的琥珀胆碱以原型从肾排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