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山岗,前行不足一箭之路,傅友德抬眼望去,只见前面怪石嶙峋,山势险要,如同一头潜伏的巨兽,随时准备吞噬来犯之敌。他的心里不禁一惊,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这里是一个绝佳的伏击之地。
正当他的心提到嗓子眼时,怪石后面突然万弩齐发,箭矢如暴雨般倾泻而下,划破夜空,带着死亡的呼啸。傅友德所领之兵,猝不及防,死伤大半。士兵们的惨叫声在山谷中回荡,如同一曲凄厉的挽歌。
接着,山石后面冲出一军,火把将夜空映得通红。韩娥跃马横枪,英姿飒爽,如同战神降临,旋风般奔到傅友德面前。她高声叫道:“傅将军,兵败至此,还不归降明帅?”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傅友德回顾左右,仅有的十余士兵,早已心无战意,掷刀于地,面露绝望之色。他的心沉到了谷底,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回天。韩娥将冰冷的钢枪突然抵住了傅友德的胸膛,那刺骨的寒意让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已经掌握在对方手中。
傅友德叹了一口气,那是一种战士的无奈与悲壮。他丢了手中的偃月刀,那把曾经陪伴他征战沙场的利器,如今却只能无力地坠落在地,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翻身下马,双手反剪于后,那高大的身躯在这一刻显得如此孤独和无助。
马复宗和单刀胡一拥而上,将他绑了。傅友德没有抵抗,他的心中已经没有了战斗的火焰,只剩下对未来的茫然和对过去的追忆。
韩娥看着眼前这位曾经威震一方的将领,心中也不禁生出一丝敬意。她知道,傅友德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他的武艺和智谋都让人钦佩。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它不会因为个人的英勇和智慧而改变结果。
夜风中,傅友德被绑在马背上,随着韩娥的部队缓缓前行。他望着星空,心中五味杂陈。
在一片混乱和狼藉之中,明玉珍站在绵州的城楼上,目光穿透了弥漫的尘埃,凝视着远方。他的面容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和决断。在成功消灭了李喜喜的青巾军后,他知道,战争还远未结束,成都及其周边地区仍被元军占领,形势依旧严峻。
傅友德被俘后,被关押在了战俘营。那里是一个充满绝望与哀嚎的地方,四面围着高高的木栅栏,天空被分割成无数细小的碎片,阳光透过缝隙,斑驳地洒在地面上,却带不来一丝温暖。傅友德坐在角落里,面容疲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不甘。他的战甲已被卸去,只留下一身破旧的衣物,但他的背依旧挺得笔直,那是属于战士的骄傲。
不久,他被带到明玉珍面前。明玉珍坐在高位上,他的目光锐利,仿佛能洞察人心。他看着傅友德,眼中没有轻蔑,只有审视和期待。他问傅友德和白不信,是否愿意归顺大宋。白不信,同样被俘的将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立刻表示愿意。而傅友德,沉默了片刻,最终也点了点头,他的心中虽然有千万个不愿意,但他知道,活着才有希望。
白不信受到明玉珍的重用,被授予上千户长 武略将军,分拨在王启岩帐下。然而,明玉珍却没有任用傅友德。他被安排在军中做些杂务,每日与泥土和马匹为伍。
不久,傅友德得知王虎被明玉珍斩首的消息,心中更充满了失落、屈辱和担忧,他曾是威风凛凛的将军,如今却沦落至此。每当夜深人静时,他总会独自一人走到营地之外,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追忆。
终于有一天,傅友德决定逃离。他趁着夜色,悄悄地离开了营地,逃向了武昌。在那里,他投奔了陈友谅,希望能够找到新的舞台,重拾昔日的荣光。
明玉珍身着战甲,肩上的披风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下令留下向大亨、邹兴部镇守平元、绵州等战略要地,确保这些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他的命令简短而有力,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权威和决断。
向大亨和邹兴,这两位忠诚的将领,他们站在明玉珍的面前,身披战甲,面容坚毅。他们深知肩上的重任,点头领命,转身便去组织部队,准备镇守各地。他们的身影在士兵们的簇拥下,逐渐远去,消失在成都城的街道之中。
明玉珍随后率领王起岩等部主力班师回泸州大本营。班师的途中,士兵们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他们唱着胜利的战歌,步伐坚定地跟随着明玉珍,这位他们心中的英雄。
沿途的田野上,金黄的麦浪翻滚,农人们在田间劳作,看到凯旋的军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向他们挥手致意。孩子们奔跑着跟随在军队的旁边,脸上洋溢着敬佩和喜悦。
明玉珍骑在马上,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很长。他不时地向路边的百姓点头致意,心中充满了感慨。他知道,是这些普通百姓的支持,才让他们能够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到达泸州大本营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如血,映照在营地的帐篷上,给这片土地涂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明玉珍下马,深吸了一口家乡的空气,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
在大帐中,将领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下一步的计划。明玉珍坐在主位上,他的面容沉静,听着将领们的汇报和建议。他们讨论着如何巩固已有的胜利,如何进一步扩大战果。
夜幕降临,明玉珍走出大帐,望着星空。他知道,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未来的路还很长。他必须继续努力,为了四川的百姓,为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