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兰神情凝重地听着嫂嫂年夫人的叙述,脑海中的思绪如乱麻般交织在一起。她凭借着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宫廷局势的了解,一点一点地将这些零碎的信息拼凑起来,试图还原出事情的全貌。
原来,太后早已知晓十四爷那颗不安分的心。这位十四爷自幼聪慧过人,无论是文韬还是武略都堪称出色,丝毫不逊色于其他诸位阿哥。然而,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头脑不够灵活,容易受人蛊惑。
不知何时起,十四爷竟暗中与太后取得了联系,并恳请太后助其谋反篡位。太后听闻此事后大惊失色,心中暗自思忖:“这老四虽说与我不甚亲近,但毕竟是我的亲生骨肉啊!如今他已登上皇位,我便是堂堂正正的皇太后。倘若我真的应允了十四的请求,岂不是要将这大好江山拱手让人?”于是,太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十四爷的无理要求。
但十四爷显然并未就此罢休,他依旧苦苦纠缠不休。太后深知不能与其彻底翻脸,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无奈之下,太后只得佯装应承下来,表示愿意将刚刚出生不久的六阿哥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这样一来,既能暂时稳住十四爷,又能给自己争取更多时间思考应对之策。
年世兰越想越是心惊胆战,她深知这宫廷之中的争斗向来波谲云诡、变幻莫测。而此次涉及到皇位之争,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便会引来杀身之祸。想到此处,年世兰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皇帝乃是一国之君,不仅拥有雄才大略、足智多谋,更掌控着令人闻风丧胆的神秘组织——血滴子。凭借这一利器,皇帝对于十四皇子与老八暗中策划的阴谋早已了然于胸。将刚刚出生不久的六阿哥交予太后抚养,看似是迫于无奈之举,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他精心布下的一步缓兵之计罢了。毕竟,对于皇帝而言,区区一个新生儿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此时的甄嬛以及富察贵人皆已身怀六甲。
就在这时,年世兰心头猛地一颤,往昔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她清晰地记得,曾经在甄嬛不幸小产之后,自己偶然间在养心殿外偷听到皇帝与皇后之间激烈的争执。当时,皇后信誓旦旦地宣称甄嬛腹中胎儿的夭折并非出自她之手。彼时的年世兰对此言论嗤之以鼻,认定那不过是皇后妄图推卸罪责而编造出的拙劣借口。然而时至今日,回想起当日的情景,竟让人觉得其中或许真有那么几分可信度。
既然已经洞悉了十四等人的阴谋诡计,皇帝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任由其发展壮大。但碍于皇家颜面以及兄弟之情的表象,他不得不在明面上继续维持着兄友弟恭的假象,暗地里则需步步为营、精心谋划,以便引蛇出洞,请君入瓮。然而,令皇帝感到颇为棘手的是,太后虽能恪守本分,深知国家血脉纯正不容丝毫玷污,但太后身后所倚仗的乌拉那拉氏一族却皆是些难缠的角色,绝非等闲之辈。因此,若要彻底铲除这股势力,要想废掉皇后,就必须得寻觅到一个能够令众人信服且无可辩驳的缘由,如此方可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将其废黜。
而在诸多可能的理由当中,最为充足有力者,当属谋害皇嗣这一条大罪。于是乎,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就此展开——甄嬛腹中的胎儿,竟是皇上暗中指使他人下毒害落的,其险恶用心便是欲将此罪责推卸至皇后身上。不仅如此,就连那单纯天真的淳常在亦是皇帝所布之棋中的一枚棋子。正因有皇帝在背后操纵,淳常在才会被关押得如此严密,可慎刑司却能传出消息,言之凿凿地称乃是皇后残害了皇嗣!
太后对于皇后的品性可谓了如指掌,当听闻此事后,心中虽有疑虑,但综合种种迹象来看,她也认定此事定然是皇后所为。然而,念及与皇后多年的情分以及家族利益等诸多因素,太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选择向皇帝坦白自己所知的一切内幕真相,只求皇帝能够高抬贵手,放过皇后和十四爷一命。
得知这一系列内情之后,年世兰不禁感到一阵寒意从心底涌起。她从未料到,自己朝夕相伴的枕边之人竟然有着如此阴险狡诈、心肠歹毒的心计。回想起过往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以为的柔情蜜意此刻看来不过是一场虚情假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