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忌笑容更甚,眼神中闪烁着狡黠:“譬如那绕城玉带般的护城河,广袤三丈有余,深邃如渊,碧波荡漾间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试想,若真有强敌压境,这不仅是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更是守城将士心中的定海神针。再如那内城城墙,高耸三丈,厚重亦如,初看似多余之举,实则暗含深意。它不仅是划分内外的界线,更是国家安宁的守护神,每一砖一瓦都承载着抵御风雨、护佑君王的誓言。”
季孙氏闻言,面色稍缓,而一旁的孟孙氏则忍俊不禁,轻笑出声。庆忌故作惊讶,目光流转:“孟孙大人何故失笑?莫非庆忌之言有何不妥?”
孟孙氏摇头晃脑,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我笑公子虽见多识广,却未深谙此中真意。公子可知,这宽河厚墙,乃是鲁国先贤智慧的结晶。护城河宽广,非但可阻敌于城外,更兼防洪排涝之功,乃是一举两得之妙计。至于城墙之厚重,非为炫耀,实为保障。世间安宁虽久,然忧患常存,一旦风雨飘摇,此等坚固壁垒便是国家最后的防线,护得君王百姓周全。此乃治国安邦之大略,公子岂可轻言无用?”
庆忌闻言,恍然大悟状,脸上洋溢着钦佩之情:“原来如此,庆忌受教了。曲阜之城,不仅是一砖一瓦的堆砌,更是智慧与远见的结晶。在和平的阳光下,这些看似无用的防备,实则是守护安宁的隐形盾牌。庆忌此行,收获良多,感激不尽。”
如此一番对话,如同在历史的画卷上轻轻勾勒出一笔,既展现了庆忌的机智与深邃,也揭示了鲁国都城背后的深重意义,让每一个听众都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辉煌的时代,感受着那份对和平的渴望与守护的坚定。在那悠长的历史长廊中,孟孙府邸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场智谋与勇气的较量。孟孙大人的笑声,如同晨钟暮鼓,穿透了岁月的尘埃,他缓缓道:“公子啊,您可知‘未雨绸缪,方能安享太平’?筑城如此,治国亦然。心中有谋,手中有备,方能于风雨飘摇中屹立不倒。公子身为先吴王之子,莫非忘却了那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治国智慧?”
庆忌闻言,眼中闪过一抹恍然之色,仿佛晨曦初照,驱散了他心头的迷雾。他猛地挺直腰杆,躬身一揖,言辞恳切:“孟孙大人一语惊醒梦中人,庆忌虽曾研习此道,却未能将其精髓融入血脉,今日受教,实乃三生有幸!”
正当孟孙氏欲展其长者之风,再添几分教诲时,一旁叔孙氏的介入如同清风徐来,瞬间改变了场中的氛围。她那双细长如凤的眼眸,轻轻一瞥,便让孟孙氏心头一凛,仿佛被无形之剑刺中。季孙意如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似乎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
叔孙氏不按常理出牌,直接切入要害:“庆忌公子,世人皆道您心系吴国,然时移世易,阖闾已稳坐吴王之位,您败走麦城,此番造访曲阜,莫非是想借我鲁国之力,重燃战火,再图吴国?”
庆忌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微笑,那双眸子闪烁着不屈的光芒:“叔孙大人言之差矣,庆忌此行,非为个人安身立命,实则是为了吴国万千子民,为了那被阖闾篡夺的正义与公道。想当年,艾城起兵,天下震动,我军所向披靡,若非姬光奸计得逞,胜负尚未可知。今日,我虽败,志犹在,誓要重整旗鼓,再伐吴国,以雪前耻,报国仇家恨!”
叔孙氏闻言,嘴角微扬,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公子壮志可嘉,然阖闾如虎添翼,其势力遍布吴国,亲信遍布朝野,公子仅凭一腔热血,又如何撼动这铁桶江山?”
庆忌闻言,双眉如剑,气势更盛:“世间万物,皆非绝对。昔日勾践卧薪尝胆,终成大业;我庆忌虽非圣贤,却也懂得‘以智取胜,以勇克敌’之理。艾城之战,虽败犹荣,它证明了民心所向,正义永存。我此行,正是要联合四方有志之士,共谋大计,待到时机成熟,必让阖闾知道,何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此刻,府邸内的空气似乎凝固,每一句话语都如同金石撞击,回响在每个人的心头。而庆忌的眼中,已燃起熊熊烈火,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正义的执着,更是对命运的不屈挑战。在幽暗而壮阔的大殿深处,庆忌的身影如同暗夜中的猎豹,即便身负刺客留下的伤痕,那份王者之气却愈发凛冽。他缓缓踏上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王座,眼中闪烁着不屈与决绝,仿佛是以吴王之姿,向世人宣告:“昔日败走,非是终结,而是我庆忌以姬光之血,祭奠先王之灵,誓要重铸吴国辉煌!”
言罢,他身形挺拔,如松般屹立,在空旷的大殿内踱步,每一步都伴随着金石之音,回荡在每一个角落:“庆忌失的,不过是砖瓦堆砌的疆域,而人心,这片土地的灵魂,始终与我同在。反观姬光,他所拥有的不过是一片冰冷的土地,其上的人民,心怀旧主,愤懑未平,如同蓄势待发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颠覆其统治的根基。论得失,谁言定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话语,如同春雷炸响,震撼人心。庆忌抬头望向穹顶,仿佛在与天地对话:“君臣之伦,乃宇宙间最坚实的法则,姬光以阴谋篡位,是逆天道,悖人伦。他失却了诚信与礼义,如同无根之木,即便坐拥王位,也是风中残烛,难以长久。我庆忌,顺应天命,秉持正义,誓要清除奸佞,还吴国一片清明!”
叔孙氏欲辩无言,那些关于民心、天意的言辞,在庆忌口中仿佛拥有了千钧之力,将他紧紧束缚。他深知,这些理念,是鲁国文化的精髓,是他无力反驳的软肋。于是,他只能苦涩地咽下即将出口的反驳,任由庆忌的言论如潮水般涌来。
“姬光,那弑主夺权的暴君,以铁蹄践踏民心,以暴政镇压反抗。他的统治,是逆流的航船,终将被时代的洪流吞噬。而我庆忌,身为先王之子,肩负着复兴家族与国家的双重使命,我的军队,是正义的使者,是人民心中的灯塔,必将引领吴国走向新的辉煌!”
此时,季孙氏适时地站了出来,他的笑容中带着几分狡黠与得意,仿佛是看透了这场辩论的微妙。“公子所言极是,此乃天地正义,人心所向!”他的附和,如同战鼓擂动,为庆忌的演讲增添了无限声势。而叔孙氏,只能默默承受这份苦楚,他的眼神中既有不甘,也有无奈,仿佛在说:“这世道,怎能让如此激昂的言辞,成为无法反驳的利剑?”
至于孟孙,他则以眼神不断向叔孙传递信息,那份焦急与无奈,几乎要溢出眼眶,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叔孙陷入沉默,无力回天。大殿之内,一场关于正义与复仇的辩论,就此落下帷幕,但庆忌的征程,才刚刚开始。在古老的曲阜城下,月光如细丝般穿透云层,洒落在议事厅的窗棂上,映照着几位权谋家的脸庞,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我,庆忌,身着一袭战袍,虽带几分疲惫,却难掩那份王者之气,决定打破沉默的桎梏,以一场思维的风暴震撼在场众人。
“诸位大人,谈及天命所归,诚然公子光明磊落,然乱世之中,力量亦是天平上不可或缺之砝码。试问,若仅凭一腔热血与仁义,何以让坚城自溃?我闻公子轻骑简从,仅携忠诚卫士二百余众,欲以此取一城,无异于以卵击石。更遑论其后,何以挥师南下,直指吴国腹地?”我的话音刚落,议事厅内一片寂然,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我微微一笑,继续说道:“昔日,我庆忌率三万铁骑,浩浩荡荡,誓要踏平吴国疆土。虽于大江之上突遭暗算,昏迷不醒,又遭姬光之舟师趁夜偷袭,然我军士气未散,于暗夜中弃舟登陆,犹如蛟龙入海,虽损兵折将,却不过损失区区四分之一。而今,我之精锐,约有两万之众,已悄然返回艾城休养生息,加之留守兵力与后勤补给,实则仍握有近三万雄兵,此等实力,岂可小觑?”
叔孙与孟孙闻言,身躯一震,几乎同时前倾,双手紧握桌沿,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与震惊。“你说什么?你……竟还有三万大军?”他们的声音几乎颤抖,彼此对视一眼,仿佛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震撼与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