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宝贝的棉衣

且隋 玄武季 2644 字 2个月前

可即便如此,他对如何制作这些东西,却是一窍不通。

只能凭着记忆,画个这些工具的大概图形,然后让申徒石和贾农,带着一帮子木匠、铁匠在那里鼓捣。

轧棉机还好办,就是将棉籽与棉花分开,某种程度上手工就可以完全解决。

但那不是阿布同志想要的,他要的是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工具。

于是,利用墨家的齿轮技术,水力带动和手摇驱动的轧辊机很快就搞出来了。

弹棉花的工具,阿布不仅来图,而且还来示范。

他找来一张巨大的步弓,又找来一块弯头的光滑木棍,然后就像钓鱼一样在自己老腰后面插上一个竹竿,竿稍上系上绳子连着阿布手里的弓臂。

“哐哐,哐哐,哐哐哐,哐哐……”

阿布就弹上了,还符合鼓点音律呢!

檀木榔头,杉木梢;金鸡叫,雪花飘!

阿布的一番表演,让众多能工巧匠大开眼界。

要不是这是技术研究院,不然大家一定会跟着这打击乐来,个粟末族的广场舞!

小主,

有图有真相。

于是,一弯弹弓、一张磨盘、一个弹花棰、一条牵纱篾、一个吊弓,就这样产生了。

阿布也是个有真性情的汉子,竟然坚持用改造后的完美工具,足足弹了好多的棉花。

阿布动作,由生疏,到摸索,再到熟悉,最后竟然沉浸在其中有点不能自拔,直到泪流满面……

在近似大和尚禅坐苦吟佛经的状态中,阿布想起了前世早早离开自己的阿妈,那时候,就是在这“哐哐”声中,自己趴在像云彩一样的棉花中,感受着世界的安详……

大家都很震惊阿布契郎的样子。

他泪水横溢,他专注认真,他深沉忘我……

是个好领导啊,多么能够体恤老百姓的衣食温饱啊!

兄弟们,事业尚未成功,咱们都得撸起袖子加油干!

所以,申徒石,贾农,工匠们,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工作积极性空前高涨。

手工弹棉花当然是可以的。

但还是那句话,不能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工具,不是粟末人想要的工具。

于是,当阿布还在为自己一对小儿女的棉袄“哐哐哐”的时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型弹棉花机正在紧锣密鼓的研制。

墨家的机关学说,又一次爆发出璀璨的光芒。

大中国古人的机械和技术思想,真的是惊才绝艳,让无数后人汗颜不已。

墨家,公输家,中国几近现代金属机械的理论和实践集大成者。

(可惜了,墨家和公输家的许多东西,即使在今天审视,都颇具其先进性和前瞻性的理论和实物,都湮没在浩渺的历史烟云之中)

第一代满含齿轮、滚轴、传动、人体工程学知识的弹棉花机,在十天之后顺利诞生!

弹花部位由三对木鼓组成, 每对皆分为内外鼓,形如半圆。

内鼓外面钉有锯条五十根,外鼓里面钉有锯条四十根;内鼓装在外鼓里面,安有铁轴可以转动。

动力,亦可依靠人力踏动脚踏板,又可以通过水力或畜力通过传动机构提供。

传动机构,则由大小飞轮、皮带盘、皮带、齿轮、滚轴等组成。

工作时,先将皮棉平铺在输送槽上,然后让滚轴带住;工人踏动踏板,棉花机开始运转。

皮棉由滚轴带入机内,依次经过三对内外鼓。

在鼓内,皮棉经锯条撕扯、摩擦后,皮棉变松,成为絮棉,然后随竹廉从出棉口出来。

松软的棉絮,再用压棉辊轻压,成为薄絮片,就成为了可以正式使用的棉絮。

当阿布弹够小棉袄们需要的棉花,大师们的工作又转入到纺纱工具的研制。

纺车,太简单了。

阿布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新玩具。

因为娥渡丽还要奶孩子,灰尘多不好参与,阿布于是叫上胡图鲁和一众卫士,开始学着阿布盘着腿、左右开弓纺起线来。

大师们,仍然在研究工业化、规模化的工具。

其实,在这个时代,丝织产业和葛麻纺织业已经非常发达了。

人们的衣料,处理丝绸,就是葛布麻布。可即使葛布麻布,也会因为线的粗细、经纱密度而分三六九等。

比如7-9升的麻布衣服,是给奴隶和囚犯穿的;10-14升的麻布衣服,是给普通老百姓穿的;15及以上的细麻布——缌布,是专门给贵族穿。

在大隋,丝绸、细葛布、麻布是有钱人的专属品,普通老百姓只有粗葛布和粗麻布可供选择。

最着名的布品,有蜀布、越布、阑干细布,都是时人最喜欢的衣料。

棉花,对这个时空的人来说,还是一种非常陌生和奢侈的东西。

在汉朝,中原地区已经出现了棉花和棉布。

但不知道为什么,棉花始终没能走近中原百姓,而只在像遥远的崖州(海南岛)、西域地区打转转。

天朝上国,似乎不喜欢这种外国来的洋东西。

也许在其文化基因里,冬绸夏葛,才能是与大汉的身子相匹配的衣料,根本不管瑟瑟的寒风像刀子一样侵袭着百姓单薄的身体。

丝绸偏软轻薄,葛麻偏重挺括,但他们都有一个缺点,不太防寒。

阿布只能感叹,大中华的北方人,在没有棉花的岁月里,真抗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