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冲压造币

且隋 玄武季 3103 字 2个月前

……

这些,在这个时代,除了粟末地,天底下可真没有其他个人或组织,有能力如此满足条件去完成成品。

大隋早期的五铢钱,大都制作精好,锈蚀较轻,全是铸范制作。

但数量,有点不足。

现在如果要再做大隋的开皇五铢,那要先得根据它合金含量的配方,炼出相似的铜合金原料来。

只是,这个的确难不住此时的粟末人!

文帝时期的五铢,因为铜的成分较大,铜币泛青,还不算后来的真正白钱。

五铢白钱,铜含量严重下降!

而文帝五铢的金属比例,铜含量稳定在七成以上,铅含量在两成,锡含量在一成。

要炼成这个比例的铜合金,高句丽、粟末地,都没有一点难度。

这些地区,铜的冶炼技术可不要说太高!

当然,这都得归功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从中原不断流入的技术和人才。

中原连续的动乱,促进了人才和技术的外流!

其实,这时期限制所有具有造币能力者的主要因素,反而是铜原料本身。

铜这种东西,在中原地区,在汉朝以前并不缺。

而在隋朝以前,铜币大都也是可以私铸的!

只要你能搞到珍贵的铜锭,还能拿到标准的铸范,并且官家和老百姓都认可使用,那就行了!

但是,从汉朝开始,铜已经成为帝国的绝对稀缺资源。

以至于到后来,连铁钱这种东西都开始出现了。

到了大隋,情况又变了,也让筑造私钱行为变得有点困难。

文帝不仅不允许金银进行流通,还强制要求天下人,必须使用符合官方铸造标准的五铢钱。

当然,并没有明令禁止私铸钱币!

那些汹涌而来的世界各国商人、使者,带着金砖、金币、银疙瘩,又该怎么办?

办法有,两个!

一是,来钞关兑换。

这个很简单,你拿着金银到官府指定的关防衙门去兑换。

一两金换十两银;一两银子换一千铢;一千铢,重四斤二两,为一贯。

另一种,就是将标准范钱,悬挂在每一道关口醒目的地方。

置样五铢!

嗨!好好看看啊!哥们不管你怎么整来的钱!

只要你带的五铢钱,和我的范钱一模一样,就可以入关了,自由流通自由使用。

否则,嘿嘿,不好意思,瞧,那几百个箩筐里,都是不合格的恶钱!

对,不合标准的,都是恶!

金银不准用,其他的前朝旧币、现在的恶币,没收了!

销毁,重铸!

想徇私舞弊?想走后门?

呵呵,得了吧!

外候官,可不是吃素的!

现在关口、坊市,都悬挂置样五铢,恶钱、旧钱不能用,否则没收吃官司!

本来,这没什么,还是个超级善政!

因为,帝国这么做,好处很大。

货币统一,废除私币、旧币、残币,有利于物价统一和稳定,促进经济繁荣。

表兄弟秦王嬴政,就这么干过。

书同文,车同轨,币同范,天下归一。

好!鼓掌!

可后来,老年的文皇帝又干了一件蠢事。

为了照顾自己的儿子,他竟然下旨,允许几个镇守重地的亲王,可以在其辖地内铸钱并流通。

乖乖!

范是那个范,但质量?

他们,会用偷工减料的恶钱,强制消费……

这样做的结果,当然是让儿子们敛了财,赚了个盆满钵满。

但,也产生了一个非常恶劣的结果。

这,却绝对是慈父般的文皇帝到死,也没有料到的!

私铸钱币,开始泛滥,查钞制服废驰!

没人敢下狠手管啊!

亲王们铸币的质量直线下降,物价上涨,通货开始膨胀了!

江湖上各种势力,开始纷纷效仿……

广皇帝的大隋,开始持续严厉打击私钱恶钱,并且一个个的完成了削藩。

但不管当朝有没有实际执行能力,可全国各地朝廷上下,都有人一直在偷着铸造恶币!

这时候,恶币已经上升但某种政治目的!

某些人,某些势力,但不是想发起货币战争,而是想通过恶币积蓄财富,图谋……

铜,越来越少;杂质,越来越多。

大隋每年的铜料输入和生产,那是有限的!

五铢白钱,越来越白,其公信力和购买力,也越来越差。

物物交易,盛行不衰,政府也鼓励如此……

粟末地,可以私铸五铢吗?

当然可以!

但,绝对不能放开胆子挽起袖子公开干!

阿布家,是粟末地的土皇帝,偷着干了也没人知道,也没法管。

域外之地嘛!

只要质量过关,成色优异,粟末五铢自然能成为各地优质货币的之一。

劣币会不会驱逐良币?

在大隋的大锅里,当然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那里货物的流通非常频繁,货币的周转速度也异常快速。

你无法追究恶币的来源,然后去打击、限制其流通、流量。

但粟末地才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