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厚望

且隋 玄武季 2721 字 3个月前

二人听了,连连点头。

大屋作和王蔻生活的地方,虽然自由如诸侯,但那地方实在还不如烟瘴之地的交趾郡。

至少交趾郡,不会把人活活冻成冰棍。

就是冻不死,光一想成年累月地光吃肉,也不成啊!

那还不得腻死人?

唉,爱吃小麦大米的二人,一想想东北那旮沓,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很为两个老朋友发愁。

不知道那两位公母,又是怎么生出杨子灿这等英俊挺拔的少年郎?

不容易,实在不容易!

“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部族少不得从南方、北方大量籴(dí)米麦。”

“可这两年,朝廷移民实边,可是一下子涌入近千万人口,这吃饭问题可不得愁死人?”

阿布皱着眉头,为难地道。

“是啊,得亏是你老爹憨实,为朝廷疏解流民立下奇功。这要是换做其他人,那会能轻易如此答应去做来?”

丘和对于地方管理的事情,他很是熟稔和老道。

小主,

接受流民,事物庞杂繁复、劳神费力,更非一时一日之功,还很容易弄出流民暴乱的恶事,很是影响官声政绩。

所以,许多边郡大臣对此并怎么不热心。

高士廉对这些不熟,于是只能一脸担心地听着、看着。

移民戍边是好事,但这得看对谁、对哪个地方。

岭南之地,虽然多烟瘴毒虫,但至少不愁吃饭,那地方听说插个矛杆也能长出叶子。

可即使如此,那也得讲究承受能力。

有没有足够的官吏?有没有足够的财力?有没有足够的房屋?有没有足够的粮食?有没有足够的营生?……

秋和想的很明白。

如果朝廷要往交趾郡那边移民实边,也不是不可以,但绝对不能答应一下子涌入那么多人。

一千万,太可怕了!

那可是一千万张嘴!

一千万张嘴,一顿饭要吃下去多少东西?

……

可想而知,忠臣如大屋作——杨继勇,是如何过得水深火热的生活!

这一千多万人的过活,想想都是一件让人毛骨悚然的大事。

吃不饱没关系,如果饿死人那就……

丘和每每想到这事,满脑子就是对老友的感动和担心。

“谁说不是呢?”

“所以啊,我们粟末商队现在也是在找南方合适的地方,或开荒,或租用土地,种植小麦、水稻,然后将其用舟船运去东北,解决长久缺粮的问题。”

阿布道出自己的目的。

“听说,二位叔叔要去的那交趾郡,有个叫红河湾的地方,最是好种水稻,一年三熟。”

“所以,咱们粟末商队就想派人跟着二位叔叔,租些或开垦些土地,自己或请人种水稻等庄稼,以解东北缺粮之窘境!”

“侄儿在此,就是恳请二位叔叔施以援手,为我东北千百万百姓的肚腹之事,行以方便。”

阿布说完,起身跪于两位长者面前,然后就不管不顾地磕头下去。

丘和此人,少年时期就善骑射,很有侠义之风。

现在是老了,但他那股拯救黎民于水火的热血却未有冷却。

看着杨子灿这等年轻却又贵重的后辈,竟然为了远迁东北的百姓吃饭问题,不顾官员身架跪倒磕头,心里是既吃惊又感动。

而高士廉,更是被杨子灿的这赤忱一招,搞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

好孩子啊!

这大隋江山,还是后继有人啊!

这大屋作、王蔻,教育出来的玩意儿,真是个好东西!

丘和忙起身上前,双手扶起杨子灿,道: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贤侄为民兴利、心中有民、行之为民,如此赤子之心,让吾心甚欣慰之。”

“不说吾和士廉与贵父母的情义,单是为了那迁移去的千万大隋子民,吾等也应鼎力相助!”

“快快起来,快快起来!”

说完,扶起阿布,回头向正自泪眼迷蒙的高士廉说道:

“士廉,谁说我大隋后继无人?子布贤侄就是啊!”

“是啊,想不到子布贤侄……年纪虽轻,但能身居高位……而不忘国之根本,实……乃大幸之事。”

“幸甚……幸甚至哉!”

高士廉有点激动,这说话也有点颤抖。

“好,咱们两个既然要去那烟瘴之地过活,又有如此便利,那就为老友、子布他们,拼上一回,如何?”

丘和一手拉着阿布的手,一手拉住高士廉的手,左右说道。

老爷子六十多岁的人,但身子骨异常健壮,这话说得也意气奋发、豪迈异常。

“好,就在那地方,咱们也干出个养活人的好地方出来!”

“好!”

“侄子布,替辽东之地千万百姓,拜谢两位叔叔大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