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话题逐渐转向了历史

晨光洒满四合院时,大妈早已在院子里指挥工人换瓦。她目光如炬,像雷达一样扫视每一位工人,确认他们都是可靠之人,没有不良习性。在她眼里,虽然换瓦是体力活,但仍需遵循老规矩,特别规定妇女不能参与,这是先辈传下的传统。

“老何家的柱子,怎么今天有空来咱这儿看看?”大妈带着戏谑的眼神笑着说道。

何雨柱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大妈,我就是想来学习一下嘛,听说换瓦也挺讲究的。”

“讲究可多了,就你个小毛孩儿懂什么呢?”一位婶子调侃道,逗得周围的人一片笑声。但何雨柱不生气,他知道这些妇女虽然言辞直率,实则心地善良,爱开玩笑却充满关怀。“对对对,我都听来的,你们别见笑啊。”何雨柱赔笑道。

如果是他哥哥何大清在这里,可能早就跟大妈们据理力争了。何大清为人倔强,不愿轻易认输。但年少的何雨柱作为晚辈,只是接受了玩笑般的嘲讽,并未计较太多。

瓦匠师傅开始工作,边铺瓦边讲述不让妇女参与的理由。据说古代贵族换瓦会请风水先生选黄道吉日,并摆香案祭祀天地以祈求平安吉祥。即使普通百姓不像贵族那样讲究,仍遵守一些传统规矩,如不让妇女上房、屋内不留过多旧瓦等。

何雨柱聚精会神地听着。他注意到妇女们自觉地遵守规则,连经过瓦堆都要格外小心。不禁好奇,为什么妇女们这么自觉呢?

师徒仿佛看穿了他的疑问,笑了笑解释说:“其实就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规矩,如同我们吃饭必用筷子,没几个人能解释出原因,但大家都觉得这是正确的做法。”

何雨柱深感其中的道理。接着他提出了新的疑问:“那屋里为什么要保留那么多新瓦呢?”

面对这个问题,徒弟也茫然不知,只能由瓦匠师傅停下手头工作,认真回答:“这涉及更深层次的传统讲究,新瓦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能驱邪避煞,保佑家庭平安。至于具体放置的数量和方法也有严格规定,不能随便乱放。”

这样的对话让何雨柱受益匪浅,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传统习俗和老北京人文化内涵的理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何雨柱深有感触,如同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窗户。他心中默定,一定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唯有如此,才能深入领会这些传统习俗所蕴含的深厚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午的工作也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屋檐上更换瓦片的任务顺利推进。不到中午,两间屋子已经焕然一新。在明媚阳光的映照下,崭新的瓦片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忙碌的大妈们和婶子们收拾着工具,准备返回各自的家中享用午餐。尽管主家热情地挽留她们用餐,但是她们礼貌地谢绝了。毕竟,在那个时代,生活的条件并不宽裕,妇女不仅需要承担家里的琐事,还要照料孩子和田里的农活,因而她们早已形成了一套适应环境的生活规律。

主家对工人们的努力深表感激,一般会为他们提供一顿丰盛的饭食或以物资作为报酬。可是今天大妈们坚决要自己回去做饭,主家只好依她们。

#### 心态与时代的转变

望着那些勤劳朴实的大妈们远去的背影,何雨柱不禁心生感慨。回想之前对待临时工人时的做法,虽尽量给足报酬,但从未真正设身处地感受他们的处境和情感。由此他决定从今往后要更多关心身边的人,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心愿,以更好地促进相互间的合作和交流。

四合院在这天中午热闹非凡。随着改革春风拂过这座古老的街区,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使人们的物质压力减小,生活中的精打细算也不再成为日常议题。大爷坐石凳回忆过去,易中海(即大家称呼的老易)则轻撇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