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杨国忠的手段

裴徽对于镇守河西、直接面对吐蕃的主将——那位接替了王忠嗣的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自然是有所了解的。

就在上个月,哥舒翰率领着大军与吐蕃人展开了一场规模既不算太大也不能说小的激烈冲突。

这场战斗下来,所斩获的吐蕃战士仅仅只有一千多人罢了;而擒获的俘虏更是才区区几百名而已。

当这份捷报传到长安的时候,裴徽当然也是清楚知道的。

像这样的事情,每隔个把月或者一两个月就会像是每天都要吃饭一样平常地发生一回。

并且,和吐蕃人相互交锋打仗这种事,一直以来都是胜负各占一半,就好比双方的实力旗鼓相当似的。

想当年王忠嗣担任统帅的时候也好,还是现在换成哥舒翰统领军队也罢,他们从来都没有回过长安去献俘献捷。

可是,再看看前些年那安禄山手下的部众们跟契丹人交手时的情形,简直就像一群到处蹦跶捣乱的跳梁小丑!

安禄山经常无缘无故地挑起事端,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真假难辨的俘虏,还大模大样、耀武扬威地跑到长安城里面去献捷邀功。

裴徽此时内心焦急万分,一心想要立刻进宫面圣,劝谏唐玄宗李隆基下达圣旨,废除哥舒翰回长安献俘献捷这一决策。

然而,他心里也十分清楚,以李隆基那刚愎自用的性格和独断专行的作风,进谏就如同对着一头顽固不化的蛮牛弹琴一样,不但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反而极有可能像触碰了巨龙身上的逆鳞那般,惹得龙颜大怒。

到那时,李隆基恐怕会误认为他裴徽是在多管闲事,甚至是越俎代庖地干预朝政。

更何况,由于之前南诏国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他和不良府多多少少都还处在被李隆基猜疑的境地之中。

可若是对此事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办法。

毕竟世事无绝对,万一能够成功说服李隆基改变主意、迷途知返呢?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裴徽最终决定与颜真卿展开一场秘密会谈。

裴徽神态自若地将颜真卿当成一把枪,让其前去劝谏李隆基,让李隆基打消让哥舒翰返回长安献捷的念头。

而对于这个任务,颜真卿竟然表现出一副心甘情愿、乐此不疲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