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弛看来,这怎么能行呢?
击杀将级军官可是有奖励的啊,现在一场大战打下来,安民军只是击毙了几个萨卡族伪军少将,远远不够啊。
于是不少类似第35团这样的新兵部队就被拉到前方来执行搜索任务,在张弛的命令下对这些鬼子将领赶尽杀绝。
按照张弛的想法,战后那个破烂大审判由于某个身毒大法官作梗,让不少罪大恶极的鬼子逃脱了制裁。
所以他干脆下令不必追求活捉,该击毙就击毙,击毙了还能换系统奖励,多好。
不过系统啊,对鬼子战犯的制裁啊,战后国际局势啊,这些大事都距离李锄头这个新兵太遥远了,他唯一兴奋的就是,可以尽情摸枪了。
男人就没有不喜欢枪的,在桂军的时候,他是被抓壮丁进的部队,担任的是徒手兵。
说好听是徒手兵,说不好听就是打杂的,所以李锄头自然也没什么机会摸枪。
后来他在的部队被鬼子打垮了,他倒是在战场上摸上枪了,但命也差不多丢了半条。
实际上,按照这年头多数白党军官,抓一批壮丁,也不训练,直接扔到战场上‘养盅’的搞法,最后活下来并不会是什么可以手撕鬼子、800里开外一枪爆头的‘超级战士’。
而是跑的足够快,装死足够像的‘老兵油子’,或者李锄头这样的超级幸运儿——被炮弹震晕后,被一层薄薄的浮土给埋上了。
李锄头但凡醒来的再晚一点就真的被憋死了。
再后来,拖着半条感染胳膊,发着高烧的他被扔进了春城的溃兵收容处,被那里的212师留守处的医护人员用青霉素治好后,就送来勃固继续当兵了。
只不过由于他在桂军说是兵,实际除了一身破旧军装,干的都是民夫的活,所以加入安民军后,李锄头还是要从新兵训练营干起。
这也是张弛的额外要求,为了防止这些白党老兵将不良习惯带到新生的安民军里来,除非是前方战线异常吃紧,急需补充的时候,否则所有白党老兵一律都要进新兵训练营,最多是结业出营、授衔的时候根据情况适当提高几级。
这新兵训练营就是一个大熔炉,按照张弛的想法,将这些新兵、老兵通通锻造成可造之材,至于锻造不了的,那自然就是直接淘汰。
早上7点30,用餐结束。
李锄头摸了摸鼓起来的肚子,满足的打了一个饱嗝。
饿肚子的痛苦滋味,他再也不想体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