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而充实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一般转瞬即逝,转眼间便来到了一年一度、阖家团圆的除夕之夜。就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遥远的平安城中突然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打破了夜空中原本宁静祥和的氛围。那声音犹如惊雷炸响,瞬间传遍了整座城市,也惊醒了无数正在沉睡中的人们。
起初,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完全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何事。毕竟,自从多年以前那场惨烈的战争结束之后,这片土地已经许久没有经历过如此惊心动魄的场面了。众人纷纷从温暖的被窝里钻出来,涌向街头巷尾,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神秘的响声究竟来自何处。
就在人们疑惑不解的时候,第二天清晨,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如同一阵狂风般迅速席卷了整个大周王朝的官方渠道。据情报称:“镇守西北的藩王陈三平竟然心怀叵测,蓄意谋反!圣上龙颜大怒,当即下令让西域驻军火速出兵围剿平安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平安城的守卫们面对朝廷大军竟毫无抵抗之意,选择了不战而降。而那罪大恶极的陈三平及其家人,则趁乱畏罪潜逃,不知所踪。”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廷方面更是毫不手软,紧接着便下达了一道悬赏令:凡是能够提供有关陈三平行踪线索之人,将重重有赏——赏赐白银一千两;若能成功抓获陈三平者,不仅可以加封为伯爵,更可获得价值连城的黄金千两作为奖赏!
这道悬赏令首先在大周的官方机构之间快速传播开来,各级官员和差役们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希望能够借此机会立下大功。随后,这则消息又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民间,百姓们听闻后也是炸开了锅,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几乎全都围绕着这位谋反的西北王展开。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等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天,整个大周王朝上下已然是人尽皆知,无人不知晓这场惊天动地的变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们说这西北王怎么就可能谋反呢?要知道,他可是咱大周响当当的大功臣呐!那北方多年来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全靠他率领着大军南征北战,才好不容易将那些个乱贼给平定下来。像这般劳苦功高之人,又怎会突然谋反呢?实在令人费解呀!”人群中,有人满脸都是疑惑之色,眉头紧蹙地摇着头。
“嘿嘿,谁说得准呢?说不定是他这些年来战功赫赫,自我感觉良好,膨胀得厉害,一心想着坐上那皇帝宝座呢!”另一人笑嘻嘻地开起玩笑来,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可千万别胡说八道!依我看呐,如果他真有心当皇帝,早在前些年局势稳定的时候就动手了,何必拖到如今?这里面定然有着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内情。”旁边一个看似较为稳重的人连忙出声呵斥道,并若有所思地摸着下巴。
这时,又有一人压低声音悄悄说道:“我倒是觉得有一种可能性颇大,或许是因为他功劳太高,以至于陛下都难以再对其赏赐和加封了。而且听闻,这西北王与太后之间关系向来紧张,素来不和。”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皆是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同时嘴里还念叨着:“嗯,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毕竟自古以来,伴君就如同伴虎一般,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而关于西北王是否谋反之事,则越发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在民间,对于陈三平这个人,支持他的声音还是占大多数的。然而,尽管如此,这件事情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终究还是太过遥不可及。他们只能在私底下偶尔议论一下这个话题,抒发一下自己心中的看法和猜测。
此时,在皇宫内的御书房里,气氛却是异常凝重。庄太后端坐在龙椅之上,脸色阴沉得吓人,她冷冷地开口问道:“追查的情况如何了?”
站在下首的崔琰赶紧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太后,那姓陈的似乎早就有所防备。我们的人赶到平安城的时候,他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且据查探得知,他在西京的那些亲戚也都提前逃走了。”
听到这里,庄太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咆哮道:“一群没用的东西!本宫忍耐了这么长时间,就是想要稳住那个陈三平,好将他一网打尽。可现在倒好,人家竟然提前察觉到风声逃跑了!这其中是不是有人向他通风报信?!”
被太后这般怒斥,在场的几个人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倒在地,齐声说道:“太后息怒啊!我等绝对没有可能泄露消息,请太后明察!”
庄太后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众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缓缓坐回到椅子上,说道:“罢了罢了,那姓陈的实在是太过狡猾了。如今半个月时间都过去了,我们居然连一点他们的踪迹都没有发现。加大人手,仔仔细细地去搜寻。他是一个人行动,带着那么多人,我就不相信会一个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