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同神情一正,直接开门见山道:
“陈司令,我们今天请你来,是为了讨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是三年振兴计划的资金,设备,与整个工业的后续发展问题;
第二,则是新一轮对日战争的准备问题。”
孔德接过话茬,拿起一份文件,语气沉稳地说道:
“首先,我代表华夏,要感谢陈家这些年来的努力和奉献,特别是显著的带头作用。
这其中,不只是军队装备的捐助,国内的经济状况,也因为陈家的牵线搭桥,带来的大量设备,资金和工程师,已经开始出现好转和诸多机遇。
陈家动员海外华侨的资金,引进的大量设备和生产线,对咱们国家来说,可谓是意义非凡!”
“不过,眼下的问题是,这些设备和资金,仍然不够。”
他目光炯炯地看向陈望,一副厚脸皮的样子,继续道:
“我们经过评估,若是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仅仅依靠现有资源是不足的。
金陵政府现在能投入的资金有限,而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也受限,唯一能调动的,便是南洋华侨的力量。”
国府将目光转向南洋是必然的,南洋华侨自清末以来便在海外扎根,人数众多,实力雄厚。
要知道,无论是做生意的能力,还是勤奋程度,华侨都远胜于地方土著。
他们之中有不少人白手起家,积累了庞大的财富,甚至在当地经济和政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尤其是在马来、暹罗、菲律宾等地,他们掌握着庞大的橡胶、锡矿、航运以及商业资本。
如果能够将这些资金引入国内,足以弥补国内工业体系的短缺,甚至帮助国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军工体系。
“这的确是一个办法,南洋的华侨们,其实也非常期待。”
陈望边听,边若有所思地轻轻点头,目光微微闪动道:
“但也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资金安全问题;第二,华侨的权利问题。”
会议室中的气氛微微一滞。
朱良即将主管民政和地方建设,他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这话怎么说?”
陈望双手交叉,身体微微前倾,沉稳道:
“南洋华侨的钱,不可能无条件地投入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