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啊!我陈家......就按你说的来,一切以北伐为优先。”
他顿了顿,继续问道:
“那军备的其他问题,你具体打算如何解决?”
陈望微微一笑,语气淡然道:
“我通过几个海外的朋友,搞到了一条大货轮,上面除了军备外,还有生产止血止痛药的成套设备。
若是不出意外,应该再过一个星期就能到了马来亚了,爹您到时要注意交接,船就留着,上面的物资再从香港、广州等港口分批运回国内,组织生产。
记得,这些设备对于战局异常重要,到时候一定要派出自家人,加入监理会,交代他们盯紧一些,绝对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陈老爷子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赏道:
“我会交代老宋亲自去盯着的,每一步都会做到万无一失。”
“可是,你打算用什么方式保证这些物资能够顺利到达?”陈老爷子自家儿子自信的模样,忍不住问道。
“我已经和几家国际航运公司谈妥了运输计划。”陈望微微一笑,从容答道:
“货轮将按计划出发,按照我设定的时间表,逐步将这些关键物资运输到国内。
同时,我还联系了一些海外的技术工人,他们将与国内的工程师共同参与生产线的调试与优化。”
......
......
很快,随着海外设备运抵,华夏各地的建设如火如荼展开,特别是长江流域的金陵附近、南昌、武昌、长沙、河南的工业基地,逐渐进入了加速扩建的阶段。
这一切都得益于南洋华侨的资金支持、国府的政策保障,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工程师支持。
在金陵附近的兵工厂,随着数千万美元资金的注入和设备的更新,规模不断扩大。
厂区内,机器的轰鸣声几乎填满了每一个角落,工人们在紧张的氛围中学习着新的技术。
这其实,在金陵第二飞机制造厂中,技术工人们通过与外籍工程师的合作,逐步掌握了仿制战机的组装和生产技巧。
“你看这些西洋机器,速度可快太多了!”一位刚刚完成新技术培训的工人激动地向旁边的工友介绍新的机翼组装机器。
另一位工人则笑着点头,满眼兴奋道:
“这些设备真是先进,那台德意志进口的机床,简直比我们过去用的任何机器都精密。”
而在南昌,随着临安飞机制造厂的迁移,建设发展更为迅猛。
新建的机库内,数十架飞机正在等待组装,厂房内的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大量西方工程师的引进,极大地加快了生产线的调试。
通过与这些外国工程师的合作,华夏飞机制造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预计年产量将突破三百架。
而这些,也将使得华夏的空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我们现在的生产线非常高效,”一位负责生产的技术主管说道:
“所有的生产环节都有外籍技术人员和我们一起合作,通过他们的指导,我们不仅学到了精湛的制造技巧,还引进了更先进的生产管理科学。”
在技术合作,华夏不仅仅限于飞机制造,整个航空工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
......
与此同时,武昌的兵工厂也在加速扩建,特别是在轻武器的生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