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解试

经过贡院门口的守卫检查后,萧然顺利的进入考场。等找到自己的考舍,萧然发现自己运气还不错,被分配在了远离茅厕的另一端。此处通风良好,也闻不到那些难闻的气味,在这炎热的夏季倒是能静下心来写作了。

由于进来的较早,萧然在考舍坐下后便闭目休息起来。无论如何,这次解试都要全力以赴,不然按照时间线怕是要等五六年才能再次参加科举了。所以萧然便先静下心来休息,以应对接下来连续三日的考试。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开考钟声响起,众学子们便都打开自己身前的试卷开始作答。第一个考试日主要是考经义,关于考试的这些事之前柳三金与李举人已经说过很多遍,所以萧然现在并不紧张。

他先是把考箱中的一应物品一一准备齐全,随后翻开考卷,拿出镇纸压好。等做完这一切,萧然才审查起本次考试经义的考题,考题共有五道,第一道是《论语》之内容,上写到以“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这段为题写一篇经义。

第二道考的是《孟子》,以《齐桓晋文之事》为题,剩下的三篇则是在《春秋》《尚书》等书中选了三个考题。看完所有考题后,萧然先是在草稿纸上书写出考题的原文,等翻译完文章之意后才根据文意开始撰写经义。

先是从第一篇《论语》开始写起“昔者,夫子至武城,闻弦歌之声。此景也,乃武城之治化彰显焉。”

“武城虽为小邑,然弦歌之声不绝于耳,似有灵韵弥漫于街巷之间。其声或激昂,如壮士之豪情;或婉转,若佳人之低语。夫子行于城中,见百姓和乐,各安其业,而知此弦歌之声,乃武城之宰以夫子之教化民之效也。

夫子之教,仁礼为本。今武城以弦歌之声传夫子之道,以礼乐化民,使民知敬、知让、知善。民闻弦歌,则心有所感,行有所规。如此,则武城虽小,而德化大行。夫子观此景,心甚慰之,亦感弟子之能行其道,传其教于四方。……

呜呼!以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实乃美事。此声传千古之德,化万民之心,可为后世之范也。”写完一篇后,萧然先是仔细检查一遍,发现并无错漏之处,随后便把文章抄阅至考卷之上,随后便开始写《孟子》一文。

“昔齐桓、晋文,霸于诸侯。其所以成霸业者,在乎得民心、行仁政也。齐桓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其心在安社稷、保万民。……”

“且夫霸者之业,非独在武功之盛,亦在乎德政之善。齐桓晋文,虽以武力定诸侯,然终以仁德守之。故能成一时之霸业,传名于后世。若但恃武力,而无仁德,则其业不久。……”等完成后,还是与先前一般仔细检查一番,待查漏补缺之后便誉写至考卷之上。

做完这两篇后,萧然看了看时间,发现太阳已经来到头顶,便放下纸笔伸直双腿活动了一番身体。等活动完成,拿出柳白为他准备的干粮与肉干便慢慢啃食起来。这时他便开始一一查看起他人的状况,由于三面都有墙遮挡,便只能看到对面排考舍之人。只见对面也有多人放下笔开始吃起食物,还有一部分仍在奋笔疾书。

这时他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便是他斜对面不远的一个考舍,只见里面那人在写了一会之后竟然跪坐在地,拿出铜钱开始占卜起来。萧然心道‘这人难道是在求神拜佛,这时候再做这些有用?’

果然,不一会那人似乎占卜完成,在看了看桌上的占卜结果后,便一脸哀怨的收起铜钱,开始皱眉沉思。。萧然看了一会那人,发现对方时而皱眉时而做些莫名之事,摇了摇头便自顾自的啃起干粮。等吃完后,萧然喝了口水,便开始闭目思索,他要好好想想接下来应该如何再写。

他知道今日考试应该是酉时收卷,时间还很充足,他要好好的把接下来那三篇经义做好。

大约一刻钟后,萧然睁眼,提笔便开始在纸上书写。此次书写的《春秋》庄公之事,萧然便从庄公即位写到齐师伐鲁,写庄公之雄才大略。随后便写庄公用人之道,写庄公有识人之能,能使贤能之士,各尽其才。

随后便又写到庄公之过失,其对于私情,有之偏失。

最后,便以庄公之事,写后世君王之治。愿为君者,当以此为鉴,国家为重,以百姓为本。勇而有谋,智而善断。用人唯贤,纳谏如流。虽处乱世,亦能保国家之安宁,百姓之福祉。如此,则国家兴盛,可传之万世也。

如此,《春秋》之作便也已写完,待萧然抄录完成后,便起身示意。不一会巡考士兵便走了过来,听到萧然提出要去解手,便两人一起,等检查完萧然的身体后,一人带他前往厕所,另一人留在考舍旁等待。

等萧然回来后,两人又检查一番,随后才离去。解完手后,萧然全身放松,休息了一阵便又开始作答。接下来两篇的考题比较简单,萧然前段时间与李举人便讨论过其中一篇,萧然很快便把内容写完。

直到此时,萧然看了看天空,发现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按照太阳照下来的阴影算了算时间,萧然发现离交卷大约还有两个时辰,于是便提笔开始书写起来。

等他终于把最后一篇经义誉写完成,发现太阳已经西斜,估计离交卷只有半个时辰左右了。此时对面考舍中已经有人做完答卷,开始躺下闭目养神,有人却还在抓耳挠腮奋笔书写着。萧然看向中午那占卜之人,出乎意料,此人已经开始躺下休息,就是不知是写完了还是放弃了,看了看远处不断来回巡逻的士兵,萧然暂时放下了自己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