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传之节一:钦差大臣

开篇激战1860 琳琅岁玥 1159 字 2个月前

第二天,便张贴布告,雷厉风行的开启了禁烟的各项举措。而他本人,也每日忙于各项与禁烟有关的事务,不时巡查各处,可谓辛劳之至。

到羊城约半个多月后,这一日,外出巡视归来的林则徐,刚一回到驻地,下人便呈上一封刚收到的书信。

“原来是仲平的信!”林则徐看了一眼来信的封面,便略有欣喜的自语道。

林则徐口中的这位“仲平”,是他多年的老友,时正主理江苏藩司的陈堂,字仲平。

此人虽比林则徐小一岁,但出仕却早,于嘉庆十年不满二十岁时便考中进士,后来曾外放到福建同安县,做了几年的县令。

正是在福建任职期间,陈堂与在闽做幕吏的林则徐相识,并在办理走私、海防等事务时有过协作。

两人年龄相仿,对时事的认识和见解也相近,相处融洽,合作无间,故而结为挚友。

不过虽然出仕较早,但陈堂的仕途却一直不温不火,直到上年才晋至从二品的布政使,相较林则徐早已封疆多年,实是逊色不少。

收到陈堂的来信,林则徐十分欢喜。

来粤数日,通过明察暗访,他已经感到禁烟之事并非最初所想那般容易。

此时的他,很想得到良言帮扶,而陈堂又正是他认为的在这方面有见识的人,来信正如雪中送炭,故而他急忙回到书房展信一阅。

果然,陈堂在信中,寒暄数语之后,便谈及时局以及对林则徐广州之行的看法。

陈堂认为,林则徐此次赴粤关系重大,并不止禁烟那么简单,实则涉及众多,尤其在与外洋关系方面。

他建议林公应多方面了解洋人的实力,探听其真实想法,同时也要体察民情,熟知当地现状,做到知己知彼后再作处置。

最后,陈堂在信中还强调,大清立国已久,海禁多年,沿海久未经战事,武备废弛。

同时国库空虚,粮饷不裕,与洋夷交涉,应以缓和策略,避免武力冲突,等等。

林则徐读罢来信后,沉吟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