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算不上决战的决战

开篇激战1860 琳琅岁玥 1157 字 2个月前

高尔察克执意继续东逃,把百万追随者带上了寒冬中长达数千公里的死亡之旅。

在这场如同炼狱一般的人间悲途中,五分之四的人被极寒定格住了生命。

此后,已遭到世人厌弃的高尔察克,也没能逃脱被处决的悲剧命运,而那500多吨黄金却最终下落不明,成为了一桩历史的悬案。

高尔察克不听华夏方面的劝告,率军离开了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也就意味着他和他的军队选择退出了这场战争的舞台,并且逐渐淡去直到彻底消失。

而在他们走后,正面抵御“红色露西亚”的重担,就落在了国防军第三集团军的肩上。

华夏当局决心划下红线,不再让动荡继续向东方蔓延,因此命令第三集团军全军移驻新尼古拉耶夫斯克一线。

在他们身后柏海儿湖一带的防务则交由第二集团军接手,同时成建制的调集了大批部队进驻阿勒泰和靖西两省,补在已经前出的第四和第五集团军的身后。

第三集团军的主力,为三个由三个师编成的军,即第五、第六和第七军,另辖有独立的步兵第三十师等部,总兵力接近二十万人,还配备有二百九十辆轻型坦克。

这是国防军装备的第一种量产型坦克,仿效法国的雷诺FT-17型,但体型更大,也更为可靠,在华夏自主设计的坦克体系成型前,算是一种不错的过渡型号。

该型车战斗全重12吨,乘员五人,装有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三挺点30口径机枪,最高车速每小时32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集团军并不是唯一留在新尼古拉耶夫斯克的部队,另有捷克斯洛伐克军团的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也留了下来。

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当高尔察克军与“红色露西亚”军鏖战的过程中,作为其部下最有战斗力的捷斯军团,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因而损失极低。

可眼下,捷斯军团却留下部队与国防军并肩作战,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

究其原因,一来是因为他们有镇守铁路线之责,新尼古拉耶夫斯克恰是其责任路段的最西端,这也是他们留下来的直接理由。

另一方面,捷斯军团则更多的是想讨好华夏,因为协约国方面已经同意尽快把他们送回祖国,至于能否走得顺畅,华夏的配合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