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杨家和太原杨家在诰命夫人不打算退让的时候,开封杨家的折子重新上去,太原杨家也不再拖着。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
西北定边。
清风寨扈庄主找定边知州潘易岭,请他调京师扈三娘回清风寨整理防务,潘易岭应承下来。
潘易岭知州这个任职实在不好评论,定边这个偏远边陲对于他其实并不适合,他更适合在内地知州任职发展民生。
定边在朝堂序列是定边军,这就是一个前线州,最重的是军事,这恰恰是潘易岭最短缺的地方,当然,作为文臣这个群体,没人会认为进士就不通军事,只是更应该先任职副手。
也幸好是定边,潘易岭无需太多精力与军方协调,杨家一系的军人不敢给他掣肘,潘金莲在杨家的地方无人撼动。
潘易岭在军事上一般不多加评判,他唯一的动作就是像杨兴武一样,设置了定边军司,除去杨元奇、杨再兴、花荣、箫让、武松和杨雄,他把定边几个文臣也放进来,他更多是听取军司的意见,只要大家确定下来的方略,他不做反对。
潘易岭更多的时候跑去清风寨,在他眼中,这里实在非常适合发展成为大的集镇,当年搁置的道路修筑计划,他又重新捡了起来。他并不在意定边最后归属哪路管辖,为官一任牧守一方,他认为打通清风寨直接往南的道路,清风寨能有一个大的发展,能把定边军城、环州和庆州更紧密联系。
潘易岭答应举荐扈三娘回来的条件就是,清风寨必须全力配合他打通这条后方道路。实际当年杨兴武和杨元奇就有这个想法,只是当时经费紧缺,人力资源不足,一直未能实施。不过因为这个,杨家和吕惠卿那场争端,这倒成为一个己方的小理由。
潘易岭的折子是以扈三娘为定边团练使,扩充清风寨乡军规模,请调部分物资,可由清风寨提供前期部分,以开建清风寨道路。这个计划对比原来想法,最大的不同在于乡军使用,当时清风寨的人口是凑不齐这支乡军的。这个折子更多的是阐述这条道路的作用,如何建筑,费用的使用等等。
户部尚书蔡京收到这个折子,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地方官员深思熟虑的成果。如果是西南羁绊州,这几乎不可能驳回,在定边,则需要枢密院考虑战事相关性。
蔡京思来想去,他最后是同意这笔额外支出,潘易岭的折子最重要在于,修筑道路很多力量来自于清风寨,朝堂会倾向于办这事,这等于是把羁绊寨更紧密的和大宋联系一起。至于枢密院的考虑,那不是他蔡京的事。
当然,他最没想到的是,枢密院有人比他更愿意批准这事,他们在意的是户部会不会出这笔费用,这个折子涉及一个调令,提举祈福观的扈三娘得离开京师,这让有人非常开心。
……
白巩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