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保安军一行

杨元奇和箫让一行人来到保安军区域,这一路过来,进入这座大山杨元奇越发的急切,横山东西走向横亘在西夏和大宋之间,这个山脉能养育太多人,事实上这里是西夏非常重要的一个兵源,当然对于大宋亦然如此,只是对于番军大宋始终没有重视。西夏和大宋在这里已是几十年的拉锯战,谁都没能奈何谁。

……

种家家主种世衡的崛起就是横山攻略,横山南边是大宋,北边是西夏,他想从东西两侧往里走,既从最东边府州麟州,最西边环州,两路在横山北面夹过来,占领整个北面,把横山围进大宋版图。怎么围?老办法,修堡垒和寨子。

永乐城之败让大宋这一计划破产,现在等于是从南往北找到山脉中的一些口子往前一步一步推,实际所耗更大,战略意义不明显,慢慢磨而已。

府州麟州丰州三州之地孤悬在外也是这个原因,吕梁山和横山组成一个反的L行,那个折角是两山之间的通道,这三州只能通过这个折角和后面河东路联通。这三州实际也是党项族占一大半人口,只是折家和李家世仇。

……

箫让道:“当年我随你父亲五路伐夏,虽然中路战线败退,整个东路战线实际是取得成功的,那个时候要是稳守筑成的几个寨子,把东路横山牢牢控制住,现在西夏会很难熬。”

杨元奇说:“五路伐夏功败垂成有一定的必然,大宋国力不够。但后面永乐城之败可惜。”五路伐夏前期进展顺利也和西夏坚壁清野收缩防御有关。他们在尽可能的拉长宋廷补给线,只要拖下去,宋廷拿不下沙漠后面的城池,迟早得退回来。中路高遵裕败退,大宋果断收回来并无大错。永乐城之败却极其可惜,那本应可以和平夏城筑城一战一样,再多准备一点再搏命一点就能稳住整个横山。后面的事就是宋神宗受这场打击病逝,高太后上台旧党掌权,一把弃守前期各路将士拼死拿到的优势。那个时候宋廷财政的确面临崩盘,还得担心北面辽朝趁虚而入。

箫让这类将士对旧党过度收缩一直耿耿于怀,说道:“退得太快,让西夏胆子肥了不少,如果……”

杨元奇摇头说:“萧叔,没有如果的,大宋官家去世,政局动荡,有如果也不一定按前方将士的想法来。”

乱世边城一小兵

箫让问:“少爷是不是因为范公和苏公的关系?”

杨元奇答道:“苏老爷子和此事并无关系,他那会子还没回朝堂呢。开封时候,有幸和范公聊了点西夏战事,那时候他更想着赶紧息战养民。”旧党策略对错这是很难判断的,所谓如果……要是再败一场呢?!那时候西夏士气正盛。

箫让说:“要想灭一国,就得承受损失。”

杨元奇道:“这才是大宋解决不了西夏问题的根本!”不是大宋承受不起损失,而是北面那个辽朝始终是压在大宋心中的大石头,大宋压根不敢去承受这种损失。不说它可能南下,大宋军队在西夏时间拖得久,哪怕大辽派几万骑兵西来西夏,大宋攻西夏的队伍就是腹背受敌。

箫让沉默良久问:“所以你认为横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杨元奇点头:“横山有充沛的兵源,稳住横山大力发展这一带民生,二线也更能专注发展经济。在大宋被辽朝拖住的情况下,大西北必须具有独立解决西夏的能力。”

这是杨元奇这段时间在清风寨思索的结论,大宋以举国之力北伐西夏,是有足够国力彻底灭夏的,问题是大宋压根不敢。这都不是大西北就能决定的事。因为西夏,大西北事实很难发展,靠转运内陆物资作战让资金成几何倍付出。所以战事一久,大宋朝堂就会因为财政压力分为两派,胜败两说,还有北面另一个大国,如何能达成共识。

杨元奇的战略想法就是要依靠当地,折家这类党项族都能依靠,何论横山族。西夏强势时候,横山各族不敢出声只能追随,西夏力弱呢?!

箫让看向杨元奇一叹:“少爷就不该只是个将军。”这不是将军能办的事。

杨元奇道:“那就通过定边清风寨做给大宋朝堂看!”(编者:这会是最后杨元奇的绝望,因为他终究发现那个高高在上的宋廷靠不住。)

箫让说:“那这一行我们必须有收获。”箫让明白为什么杨元奇要坚持自己到保安军一趟,关于横山西麓,杨元奇极其想进来。

……

保安军。

张叔夜了解杨元奇的来意后,陷入两难。关于保安军和定边军守望互助,这事很容易敲定。虽然录属两个经略司,这种相互配合并无不妥。现在权知保安军的是张蕴,一个赫赫功成的武将,显然他是会被说服的。麻烦在于,杨元奇隐含的意思,如果有机会,定边会在旁边筑堡垒,位置很敏感。一线战事州府没有明确的界限,既然杨元奇这么谨慎,那位置就会很尴尬,起码从地图上看更像保安军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