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里,妻子的眼泪滑了下来,望着重病在床的母亲和儿子,她第一次反抗道:“夫君,我支持你,我一切都支持你。跟随你十多年,没过上一天好日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裳,也没吃过一顿丰盛的饭菜。这些我都没抱怨过,可这十多年来,我们到底得到了什么呢?除了那毫无用处的名声,你还剩下什么?家不成家样,儿子照料不到,母亲也无法尽孝。这就是你身为礼部郎中的道德底线吗?你自己连最基本的孝道和为人父的责任都不能坚守,又如何能做到修身、治国、平天下?家里弄得一团糟,反而还要靠别人的接济。你只是一味坚持那点无用的道义有何用?首要的是你要先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
妻子说这番话时,眼中充满了疼惜之情。其实,她怎么可能不支持自己的丈夫呢?
并非如此!如果不是能够支持,这些年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呢?正是因为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坚守,才会有如今的局面。
林幼微也随之走近前来说:“严大人,在您眼中那些工匠就这么低贱吗?我们打听过,其实您在读书之前,您的父亲也曾是一名工匠。只不过当年在户籍登记时,您的父亲放弃了工匠身份,为了您的未来,开始在家务农,经营那几亩田地。因此,您今天才能有机会读书,考取进士,做上官。按您的逻辑来说,那您是不是连自己的父亲也瞧不起了呢?毕竟您的父亲可是做了半辈子的工匠。”
听了这席话,严于己顿时哑口无言...
“你的孝心跑到哪儿去了?你连自己的亲生父亲都不能接纳和认可,如果你真的尊敬你父亲,为什么就不能尊重那些工匠呢?
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地生活,没亏欠过任何一个人。
他们养活着家中的一大家子,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既付出了体力劳动,又付出了尊严,何时有过半句抱怨?
那么,为什么他们就不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呢?”
讲完这些话后,躺在床上的老母亲也开口道:“严于己,你真是忘本了。
你以为供你念书真的就全靠那几亩薄田吗?
你以为家里能有些许储蓄,就全是种田得来的吗?
我告诉你,那些积蓄都是你父亲当年做木匠挣来的。
你难道不清楚,你父亲从小你就知道他是咱们村里有名的木匠手艺好吗?
多少人家的木匠活儿还要请你父亲来做。
你以前也曾赞美过你父亲的手艺。
就算家里种田,就算不能再公然做木匠活,可为了补贴家用,你父亲也没少偷偷帮人打造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