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给你们。”笙宝坚持,举了手里的鸡腿道,“还有一只鸡腿,换鸟蛋给。”
孩子们都高兴地笑起来,这大概就是意外之喜吧。
大家高兴地分吃了鸡肉,各自回家。
韩大郎爱上了这种能出来透气,没有异样眼光的感觉。
这是他这几年想都不敢想的画面。
村子里的学堂在建,韩家的鸡,两只三只的减少。
终于,韩家的鸡窝里,没鸡了。
韩大郎却爱上了去山间烤鸡吃野果的这件事,家里没鸡了就去外头买鸡来烤。
元家的鸡首当其冲,卖出了好几只,村子里其他养鸡多的人家也卖出去了不少鸡。
搞得村子里的人都很不好意思,韩家两位少爷拿钱给他们买鸡,回头就分给他们孩子吃。
这便宜占的。
村民们只能隔三差五给韩家送些菜蔬,导致韩家菜蔬多得吃不完只能被厨娘晒成了干菜。
韩大郎的话依旧不多,但村子里的孩子们对他却亲近了许多。
他每天依旧会教笙宝和韩野背书,然后笙宝和韩野学会了就扯着小嗓子教给其他孩子。
朗朗读书声从山头传到田间,夏收的大人们本来想叫孩子回去帮忙的,听到这读书声都觉得他们累点儿也没事,得让孩子们多学一点儿。
韩大郎的身边每天都充斥着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他的心也一天比一天平静放松,连带着精神都好了许多。
夏收结束,学堂也盖好了。
学堂就建在元家不远处,就在小河边。
书房里,韩老爷正在听韩管事介绍先生人选。
“老爷,这位罗先生,举人身份,花甲中举,如今已经六十有六,家中人丁凋零,罗举人想找个寄托。”
“这位是林秀才,而立之年,林秀才还要继续赶考,但家中拮据。”
“还有这位,这位,胡举人和丁秀才,胡举人要求在城里置办一个独立小院给他家人住,至于束修,他要每年增加二十两,丁秀才家中……”
“父亲。”
轮椅滚动,大力推着韩大郎敲响了韩老爷的书房门。
“遥儿。”韩老爷看见韩大郎,还有些许惊奇,这段时间,大儿子都和小儿子一样,每天不见人影,“今日没出门,是身子不舒服?”
韩大郎摇了摇头,“孩儿身体无事,只是听说学堂建好,孩儿想去看看。”
韩老爷看着韩大郎一时愣住,惊讶的从椅子里站起来因为太过惊讶还不小心打翻了砚台。
砚台污了桌上的纸张,韩老爷一点不在意,快走两步上前,“大郎,你刚才说……”
“父亲可以带我去学堂看看吗?”
韩老爷笑起来,“可以,当然可以,遥儿想什么时候去。”
“此时。”
“好,好,好,走,我们现在就走。”
那天以后,韩老爷没有再和韩大郎讨论有关学堂的问题,韩大郎想出去玩儿,买鸡烤鸡什么的,韩老爷也从来不过问不说,还悄悄给韩大郎涨了月例银子,怕他的钱不够买鸡。
韩大郎默默接受,每天和笙宝韩野一起去村子里选鸡买鸡,韩大郎只负责给钱,说话的事都让两个小的来。
韩大郎不知道是哪天突然萌生出这个念头的,他只知道,这个念头在他心里越扎越深。
他很享受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在耳边环绕。
他也很喜欢看村民们对他露出感激真心的笑容。
韩大郎想去试一试。
笙宝和韩野今天没来找韩大郎,孩子们都不约而同的聚到了刚盖好的学堂外面。
大家围着学堂跑了一遍又一遍,兴奋又担忧。
兴奋他们有学堂了,担忧他们不能到这个学堂来上学。
大妮二妮带着一群小姑娘站在一起,女孩儿们眼中都是渴望。
她们已经学了不少《三字经》,是笙宝和韩野教的。
她们每天都会认真地读,也会在家人们面前读,但她们的家人并没有说过可以让她们来上学的话。
笙宝不在这群小姑娘的范围内。
她和韩野手牵着手跑到学堂门口,学堂大门紧闭,他们俩也进不去,但这并不影响两人的兴奋。
“明天来?”笙宝问。
“来!”韩野高兴道,“韩管事有钥匙,可以开门。”
他明天让韩管事来开门,他们就可以进去啦。
笙宝野高兴起来,“还有大哥哥。”
“我大哥,”韩野顿住了,“他,不来吧。”
韩野也不确定他大哥来不来,以前他大哥都不出门,肯定不会来学堂。
现在……他大哥天天和他们一起到山上烤鸡吃,他应该会来还是不会来?
他们都上学了,好吧,烤鸡他好像不想吃了,还是和笙宝玩儿上学的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