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世子随父入关 王文远以武自荐

秦王本纪 墨染幽兰 3107 字 7个月前

“父亲今日又凶默儿了,还说让默儿明日去西关,默儿不想去。”

李峻摸摸李默头,道:“默儿不怕,明日哥哥陪你一起去。”

“真的么?”

“真的,赶快睡觉,明早起来还要给娘亲上炷香。”

李默点头答应,便躺在了床上,李峻帮李默掖了掖被子,遂关上房门,径直回房。

李峻回到房中,坐立难安。躺在床上辗转难眠,若有所思。

是夜,整座王府格外安静,除了巡逻的脚步声,便是幽竹斋内传来一声声叹息。

次日一早,李庚同二子一女并义子李智到灵堂上香,供桌上竖着“贞烈夫人赵穆慈灵位”。

李庚捻了一炷香,道:“穆慈在天有灵,儿女今已长大成人,西夏贼寇死灰复燃,愿此次入关保佑退敌西夏、平安归来。”

言毕,只身走出。

李峻随即也捻了一炷香插入香炉,后退两步磕了三个头。

李婉、李默亦先后上香、磕头。

这时李默哭道:“娘亲,孩儿不孝,此次前去西关,还望娘亲在天有灵,保佑父亲、哥哥平安。”

“哭什么哭。”李庚喝道。

“呜呜……”

李婉闻之,将李默抱在怀里。

“爹爹,这都过去十多年了,还是如此。”

“十多年?一辈子为父都记得。”

“相信娘亲在天有灵,也不想看到默儿整日哭哭啼啼的。”

言毕,遂将李默拉走,李庚亦径直出府,唯有李峻仍在灵堂门口站着,不言一语。

李智待李庚走后,亦上香、磕头,眉头紧锁。

半个时辰后,秦王府门口集结了五百兵马,长安百姓见如此阵仗,交头接耳,不知哪里又要打仗了。

秦王府门口,军师杨保、管家李福、李婉、沈妍、丫鬟、书童、下人都来相送。

杨保佝偻着上前,道:“王爷此行,恕老身不能同行。”

李庚闻之,令下人赶忙搀扶着,遂起身上马。

李峻行至沈妍、李婉跟前。

“表妹,婉儿就托你照顾了。”

“表哥放心去吧,有我陪着表妹,没事的。”

李峻闻之,对丫鬟们道:“我那七香苑的花、树好生照料,莫较旱了。”

又对书童们道:“我那听雨轩的珍禽异兽,好生喂养,莫较瘦了。”

丫鬟、书童们皆道:“世子殿下放心。”

言毕,俯身上了马车。此时,李智、李默已在车上。

李庚见李峻上了马车,令士兵前进。

众人见军队离去,皆道:“恭送王爷、世子殿下。”

因先前李礼领十万秦军先行,李庚此次只带了五百亲卫骑兵,西关距此一千二百余里,照此行军速度,约五六日后方能抵达西关。

行军四日,约有八百余里,忽见一山,名曰“咸中”,山脚有一湖,名曰“乐平”。

山是好山,尖峰矗矗,远脉迢迢。岭头青松郁翠,崖下巨石嶙峋。幽禽喑咽,山兽咆吼。獐鹿成双,鸦鹊打阵。山草山花不尽,山桃山果时新。

水是好水,流水潺潺,涧泉滴滴。流水潺若鸣玉佩,涧泉滴如奏瑶琴。燕喜花飞,鱼惊絮落。燕喜花飞拾红泥补穴,鱼惊絮落,吹白雪消寒。一棹撑来烟雨外,双鸳惊去水云中。

大军正在前行,忽然一人一骑驶来,亲卫见状赶忙拦住。

“来者何人?”

李峻闻前方动静,掀开帷幔,只见一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眉如重墨,双目有神。头戴一字方巾,身穿藏青锦服,腰系虎皮裙,足蹬熟皮靴。坐骑一匹高头白马,挂一张画弓,悬一壶翎箭,手中横着把三尖两刃刀。

只见此人将兵器挂在马上,翻身下马,单膝点地拱手道:“小人王通,拜见秦王殿下。”

李庚见状,拂手示意亲卫退下。

“汝系何人?”

王通道:“小人王通,表字文远,岷州人士。从小生长在这荒山间,有些蛮力气,愿投军保家。三日前李将军率兵于此经过,急于行军不敢收留,特让小人在此恭候王爷。”

李庚闻之,自知是李礼三日前行军经过。

“你且起来。”

王通闻之起身道:“谢过王爷。”

“你既参军,可有本领?”

“早年有位卢高人曾路过寒舍,教了些刀法,此兵器就是那时打造。”

言毕,指了指马上的三尖两刃刀。

“你且比划比划。”

王通领命,从马上拿起三尖两刃刀后退几步,挥舞起来。

只见王通双手持刀,使出浑身解数,将先前习得二十八路刀法,一一使了出来。

刀身掠空,一片寒芒。刀尖点地,飞沙走石。一套刀法下来,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李庚以手抚须,顿首称赞,道:“你且留下,随军入关,待他日取得军功,再论功行赏。”

王通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