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正确的走向

是因为这次被追剿的吗?诸葛亮思考着。

“必须指出的是,南京方面并没有动用自己的嫡系部队,而是把之前参与军阀大战归附的军阀部队调了过来,参与这次围剿。”

这一手安排,让各时代的皇帝们也是感到十分亲切。

不过诸葛亮从萧盼盼的话里听出来了,这次对方肯定又败了。

“为了应对这次的围剿,X英主持召开了会议,认为敌军有二十万人,我军只有三万人,双方力量悬殊,所以主张撤离。”

“老师反对这样的主张,认为以根据地内的条件完全可以打破这次围剿,因此这次的会议也没有确定反围剿的方针。”

各时代的将军们无语了。他们不是无语双方的选择,而是不理解这种开会的模式。

“与此同时,何应钦方面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在西起赣江,东至建宁的漫长战线上布置了一条弧形阵地,在这条八百里的战线上分三路推进,每推进一地便构筑防线。”

“在重兵压境的情况下,确定反围剿的战略方针已经是最迫在眉睫的事了。”

“X英等人仍然认为这样严密的包围难以打破,并抓住了上层指示中,为保全我军基本力量,遇必要时可以抛弃旧的与组织新的根据地,的这句话,主张把部队转移到根据地外去。”

“同时也有人主张分兵退敌,认为这样可以使敌人包围落空,同时实现目标转移,进而退敌。”

听到这的朱元璋觉得第一个方案如果执行会非常可惜,至于第二个方案,肯定是坚决不能用的。

“老师反对这两种主张,继续坚持依托根据地的有利条件,就地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但他的意见只得到了少数人的支持。”

“老师因此提出扩大会议范围的建议,吸收各军领导人共同商讨。因此,他的少数意见也变成了多数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