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最难办的地方就在于,无论是淮西勋贵,还是浙东集团,两者的诉求都是一样的,都是想彻底掌握权力体系,确保朝堂利益在自己一系的手上。”
朱元璋不屑的一笑。
“在这样的情况下,您的处境反而是有些尴尬的,因为浙东集团不能尽用,同时也不能寒了淮西勋贵的心,于是在各种拉偏架之下,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刘伯温了。”
萧盼盼一叹,“在淮西勋贵和浙东集团的斗争之中。不管刘伯温愿不愿意,他都只能硬着头皮跟掌握着实权的淮西勋贵对抗。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不可能得到您的全面支持,结果就……”
刘伯温觉得自己恐怕也是没有善终的吧。
“刘伯温的死因是什么,我们当下并不确定,但他的死跟斗不过淮西勋贵肯定是有一定程度联系的。”萧盼盼说道:“刘伯温失败后,您本质上就找不到人帮您冲锋陷阵了,毕竟谁都不是傻子,所以您自己反而走上了前台,嗯,很符合您的性格。”
朱元璋觉得萧盼盼并不是在夸自己。
“整个案子爆发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捧杀的过程,您故意放纵胡惟庸对权力的不断侵蚀,让他肆无忌惮的扩展自己的羽翼,构建党羽,然后准备玩一次一把推。”
“就胡惟庸到底有没有谋反这件事来说,目前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确定了。只能说,从权力结构和账面实力上看,他的确能够行使一定程度的皇权,将他定性为一个非完全体的权臣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朱元璋笑了,没有兵权的权臣,的确是非完全体。
萧盼盼也耸了耸肩,“不管胡惟庸将自己的势力扩充到什么程度,他都无法真正的触及军权,一来是淮西武将群体对您还是很忠诚的,二来是明初健康的军户制度,保证了皇权对中下层军队的控制。”
“还是那句话,权臣只能通过拉拢或消灭某个个体来侵蚀军权,一旦皇帝能在整体范畴内控制军队,权臣是无能为力的,这才是真正的皇权。”
大明的皇帝们都知道,这是萧盼盼在点他们了。
“最后,通过胡惟庸案,您很好的实现了对淮西勋贵的震慑,借力打力的也收拾了一下浙东集团,清理了大量通过荐举制进入朝堂的官员。”
“接着在三年后,您重新开设了科举。因为您深刻的理解了皇权的意义,所以对于科举选拔出来的人已经有了另一个方面的表态,即会不会办事不重要,有道德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