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已经看明白了,马营,独石一丢,整个居庸关外,宣府以东就毫无防御了。
“阿敕知院没有强攻,而是切断了城里的水源,营中无水,马营守将杨俊,独石守将赵玫弃城,接着就是连锁反应,龙门卫,怀来,永宁纷纷失守。”
“明军对这个情况显然是不了解的,所以在面对怀来已经失守的现状下,只能选择在土木堡扎营。”
“最后就是被围困,因为极度缺水而疲惫到了极致。这时的情况就是精锐已经丧失,水源被断,军心溃散。”
“三天后,蹭着明君移营就水的机会,单方面的屠杀开始了。明军没有成建制的对抗,有的只是口渴到极致的放弃等死。”
萧盼盼一叹。
她的堂哥当过兵,所以在涉及到土木堡缺水的问题时,她问过自己的堂哥。
他的回答很朴实,“我行军拉练时,二十公里要喝光三壶水,10式水壶容量是1升,20公里的消耗至少3升起步。土木堡怎么得有个十万人的明军吧,你算算他们缺不缺水。”
几万大军,进行了26天的高强度行军,且是在后勤极度糟糕的情况下,然后又遭遇了两场大败,最后开始由行军转向扎营。这个过程完全可以用恐怖来形容。
按照自己堂哥给的信息,军队训练做防御工事时,单纯用铁锹挖壕沟,建矮墙,搞出一个人的身位来,合格时间大约在半个小时左右。
古代打仗,几万人的军队,搞防御工事,外加上搭建帐篷,挖厕所,安排警戒等等需要耗时多久她都不敢去想。就光是从行军状态转向扎营状态的命令传达,恐怕就要耗费不少时间。
这样的一支军队,在极度口渴的情况下被围困了三天,他们的战斗力会锐减到什么程度,最后没有炸营,只是坐着等死已经是精锐的表现了。
想到这些,萧盼盼也是心里发闷,“此战结束后,瓦剌俘虏大明皇帝朱祁镇,英国公张辅死于乱军,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吴家兄弟已经战死。”
“泰宁侯陈瀛,萍乡伯陈怀,襄城伯李珍,吏部左侍郎兼内阁学士曹鼐,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刑部右侍郎丁铉,工部右侍郎王永和等,文武重臣五十余人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