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改革军制

这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是伤寒法过去长时间内是有效的,其二,汉末大瘟疫在内的旧时瘟疫应当并非鼠疫,因此伤寒法对于鼠疫的效用有限。

江苏吴县名医吴又可面对崇祯后期瘟疫在华北疯狂爆发,甚至蔓延到南直隶地区(现代的安徽和江苏)。

瘟疫爆发时“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的惨状,深有感触,写下了医学名篇《瘟疫论》。

吴又可认为,瘟疫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六淫之邪外侵,而是由于天地间存在有一种异气感人而至。

吴又可在《瘟疫论》中指出,虽然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出时行之气有传染之说。

但据实际情况,有时行之气未必有疫,故而时行之说不可使人信服。

人之是否得疫病,是由于厉气所致。厉气是杂气中之一,每年都存在。

疫气的存在盛衰多少,与地区、四时与岁运有关。感受疫疠之气之后,可使老少俱病。

这是在张仲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瘟疫的传染性,并猜想到了病原体的存在,比欧洲要早近200年。

列文虎克在17世纪就发明了显微镜并发现了微生物,然而欧洲仍然到19世纪才提出病原体学说。

首先提出微生物导致疾病的医生塞麦尔维斯,甚至被当做精神病不被认可而抑郁自杀。

列文虎克在17世纪后期就发明了显微镜。

由吴又可的研究观之,如果没有清朝的闭关锁国,显微镜快速流传到中国,中医是有可能自发发展出近现代医学体系的。

吴又可又明确指出,瘟疫由口鼻侵入,通过呼吸传播,强调与病患隔离的意义!

并发明了治疗鼠疫颇有疗效的“达原饮”,成为中国温病学的开创级人物(温病,即瘟病也)。

到1644年,清军南下,吴又可因拒绝剃发,遭到杀害,妻儿随之自尽。

但他的医学成果,在清代得到叶天士、薛生白等人的传承,发展成为完整的温病学体系,中医在清末鼠疫流行时与西药一同发挥了重大作用。

清末大鼠疫爆发于云南,而传染到世界各地,但中国死亡200万人,而印度死亡多达900万。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宣德皇帝便想建立疾病研究院,研究瘟疫这些传染性疾病防治之法。

各位爱卿,你们觉得可行否?

在坐众人整齐划一的点头答应,跟谁过不去,别跟自己的小命过不去啊!

瘟疫可不管你是百姓还是高官,一旦不小心传染上了瘟疫,那你基本上就是凉凉了。

除非你是张仲景这种神医才有的救,明朝最出名的神医李时珍还没有出生呢!

行既然各位爱卿都同意,那就让太医院的院使来做这个疾病研究院的医长好了。

自行招募人手,组建疾病研究院。

中医太过复杂了,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没有十年以上的积累是不可能的。

但是宣德皇帝换了个思路,另辟蹊径。

给医生们提了个建议,就是

阁老杨荣出声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刑部尚书胡濙更适合做这个疾病研究院院长。”

宣德皇帝挑了挑眉头道:“说一说理由?杨阁老!”

阁老杨荣,道:“回皇上,刑部尚书胡濙乃是医家之人,著有医书《卫生易简方》《芝轩集》《律身规鉴》等。”

宣德皇帝道:“可以,那就让刑部尚书胡濙任疾病研究院院长。那刑部尚书位置由谁来担任?”

内阁首辅杨士奇道:“皇上,兵部侍郎陈山,为官清廉可堪当大用。”

行,下旨兵部侍郎陈山升任刑部尚书!

宣德皇帝转头对着一旁的小太监说道:“去把八部尚书叫过来。”

小太监点头,出去叫人去了。

宣德皇帝又说道:“在太医院下设置一个军医院,招收军医也叫医务兵。”

按照宣德皇帝的计划,让太医们在学堂或是民间招聘识字之人,高薪聘请他们作为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