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行军势必难以逃过西燕山敌军的耳目,一旦被他们察觉,极大可能会从后方包抄,和蜈蚣山的敌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
如此一来,自己部队便会陷入腹背受敌的险境。
另一个方案则是率先向西燕山的敌军发起进攻,但这样做也存在着风险。
万一韩刚中队早已抵达蜈蚣山,那就无法及时展开营救。
此外,不排除西燕山附近还有敌军存在,宋丙同的侦察并不彻底。
倘若和西燕山敌军形成缠斗,那就更麻烦了。
巴桑心中犹如一团乱麻,纠结万分,迟迟无法下定决心采取何种行动策略。
他眉头紧皱,额头上冒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烦躁不安地在原地来回踱步,脑海里不断地权衡着两种方案的利弊得失。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每多耽搁一刻,形势都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终于,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巴桑咬咬牙,狠狠心,决定采取第一种方案,带领队伍向蜈蚣山挺进,优先解救韩刚中队。
就在这时,几个斥候向这边狂奔,战马尚未完全停稳,一个斥候从马背上飞身一跃而下。
他满脸惊慌失措,大声喊道:
“大帅!韩刚中队正向这边狂奔,在他们身后,大批北胡骑兵穷追不舍!”
听到这个消息,巴桑不惊反喜。
只要清楚韩刚中队的具体状况,接下来要如何应对也就容易多了,急切地问道:
“韩刚中队此刻已经跑到什么地方了?”
另一名斥候喘着粗气回答:“估算这会儿恐怕快要抵达东、西燕山一带了。”
得知此情况,巴桑对传令兵大喊一声:
“传我命令,伍光祖旅立刻向前推进十里,然后迂回到东燕山东侧埋伏起来,原地待命,等候进一步指令!”
他带着虎贲军,直接绕道向东燕山奔去,距离东燕山还有三里地时,命令部队偃旗息鼓、就地埋伏。
广袤无垠的大漠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平坦如砥,而是有着高低起伏、坑洼不平的地势。
那些或高或低的坡坎纵横交错,宛如大地皱起的眉头。